福岡出土彌生時代劍柄裝飾 或有助探明“奴國”建立過程
日本福岡縣春日市教育委員會17日發佈消息稱,在該市的須玖岡本遺跡中發現了彌生
時代中期上半葉(西元前150年左右)的甕棺墓,從中出土了隨葬品銅劍及青銅劍柄裝飾。
該市被認為是中國史書《後漢書東夷傳》所記載的“奴國”的中心地區。
這一甕棺墓是在或有王族埋葬其中的大規模墓葬集中區域發現的。在奴國統治地區出
土青銅劍柄裝飾尚屬首次,該甕棺墓可能是當時上層人物的墓穴。
由於此處是比《後漢書東夷傳》記載的奴國全盛期要早一百多年的遺跡,市教委認為
“這將成為探明奴國建立過程的重要史料”。
在甕棺墓長約5米、寬約6米的墓穴中,放置著兩個口對口的甕。
青銅劍柄裝飾長約5釐米、寬約6釐米,原先可能是鑲嵌在一同出土的銅劍劍柄上端。
據悉,至今為止在吉野裡遺跡(佐賀縣)及岸田遺跡(福岡市)等處共發現了10個同一時
期的劍柄裝飾。
據《後漢書東夷傳》記載,奴國國王于西元57年向中國的漢朝派遣使節,並接受了光
武帝授予的“漢委奴國王”金印。江戶時代在博多灣的志賀島發現的金印被認為即是上述
金印。
日本共同社
https://tchina.kyodonews.jp/news/2016/06/122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