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HatePolitics 看板 #1NSBNx13 ]
作者: cjol (勤樸) 看板: HatePolitics
標題: [轉錄] 從「隱忍和談」到「持久抗日」:蔣中正
時間: Mon Jun 27 13:13:26 2016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0623004545-260417
從「隱忍和談」到「持久抗日」:蔣中正的雪恥之路
蔣中正絕對是20世紀最重要的歷史人物之一,他參與中日抗戰、太平洋戰爭以及戰後的台
灣建設。因此蔣中正所留存的日記,是中國與台灣發展史最重要的資料。目前蔣日記保存
在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中心,其中郭岱君博士就是保存與研究這批資料最深入的學者
之一,她也在近年出了許多相關歷史專書,並在各地演講。但是還沒有在台灣進行過。
飛虎史實 兩岸的共識與對立?
由前政務委員管中閔主持,在6月22日的台灣大學第二活動中心的「中華民國與抗日戰爭:
顛覆你的抗戰史」是郭岱君博士首次在台灣進行的抗戰演說,她從蔣介石、陳誠、宋子文
,甚至日本方面的回憶錄等珍貴史料,向聽眾詳述了蔣中正的抗日大戰略,以及他決策過
程中不為外人所知的難處。
「雪恥」
蔣中正所執政的時代面臨著日本侵略中國的危局,日本不斷阻止中國的統一,想方設法維
持中國的分裂局面,因此當北伐軍行經山東時,日本以「保護僑民」的名義出兵山東,並
殘殺北伐軍交涉員蔡公時。自此蔣中正在日記上都以「雪恥」為開頭,以後數十年的日記
皆如此,即使到抗戰勝利的那一天,日記上依然以雪恥為開頭。他總是一直制定下一個奮
鬥的目標,也總有未竟之恥辱必須雪清。
是戰是和
日本對中國的圖謀侵略素來以久,據說日本有一件侵略中國的規畫方略叫《田中奏摺》,
「欲統亞洲,先侵中國;欲侵中國,必以朝鮮、滿蒙為先」。雖然這件具體的奏摺是否存
在仍有爭論,但日本的侵略之路確實如此進行。民國20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鯨吞東北
,蔣中正悲憤痛苦,但他深知中國不但工業落後,甚至連基本國家認同都不具備,各地軍
閥、分裂勢力各自為政,根本無法團結抗戰。因此他既痛苦日本的侵略,又無奈中國無力
抗戰,此時候蔣日記,不斷出現「日本三日可亡中國」、「對倭之計,仍需慎思」等悲觀
字眼。
持久戰
如何對抗日本?戰略家蔣百里提出持久戰,他曾說「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同他講和」
。因此蔣中正與蔣百里等人商談過後,逐漸有了「以抗戰換取空間,以空間換取時間,以
時間換取勝利」、「戰而不降」的方針。但是蔣中正深知,若要持久戰,必須有個穩固的
後方基地,因此他花了2年的時間,跑遍全中國尋找合適的地點,包括內蒙、陝西、青海
、西康這些邊遠地區,最後才決定選在川、滇、黔三省。但是這三省是軍閥割據及混亂區
,中央勢力難以進入,為此蔣中正煩惱許久。直到某天,他在日記中寫下:「得一計,可
藉剿共以收復西南」。驅趕共軍進入西南,中央軍再以剿共的名義進入,並平定當地軍閥
,以建立穩固大後方。正是這樣的戰略設想,瑞金的中華蘇維埃被國軍擊敗後,在突圍其
間,共軍的整個逃亡路線,中共所歌頌的「兩萬五千里偉大長征」、「四渡赤水」、「飛
奪瀘定橋」,其實都完全都被蔣中正所控制。過去史學家黎東方先生以為共軍之所以流竄
到陝北,是因為包圍圈不夠完整,他多次感到可惜。但事實是,所謂的包圍圈缺口,是蔣
先生刻意安排的。
在民國23年,四川的政令、教育、財政皆與中央政府同步,完成抗戰根據地。蔣中正在這
天的日記寫下「即使倭對我用兵,我亦無畏也」的內容。
藉剿共收復西南
中共黨史所吹噓的「兩萬五千里長征」,實際上是蔣中正收復西南的戰略手段。(圖/美國
之音)
實業備戰
蔣中正深知中國與日本巨大的實力落差,並非僅是武器裝備的優劣,還有教育、經濟、軍
事訓練更為重要,因此在民國21年之後,蔣中正日記出現了「以和日掩護外交,以交通掩
護軍事,以實業掩護經濟,以教育掩護國防,韜光養為國家唯一自處之道乎。」的字句。在
過去從來沒有學者發現,原來蔣中正主政的「黃金十年」並不只是經濟與教育的建設,蔣
中正的這些建國步驟,都是對日戰爭的積極備戰準備,所以「新生活運動」,並不只是提
升國民素質,更是對民眾的備戰宣導。蔣中正在軍事方面的建設也不含糊,他以「中德礦
業合作協定」為掩護,聘請德國國防軍總司令塞克特(Hans von Seeckt),以其接任者法
肯豪森(Alexander von Falkenhausen)的努力之下,完成國軍現代化整建,也就是日後著
名的「德械師」,可惜到抗戰爆發時,德械師僅完成3個,半完成20個,僅有原計畫的一
半。
短短兩小時的演講,僅能說明抗日戰爭歷史的九牛一毛,因此演講是在意猶未竟的氣氛下
結束。郭博士在最後說,歷史如同大河,有源頭才有下游,切割歷史就如同抽刀斷水一樣
沒有意義,沒有抗戰,就不會有戰後的中國地位以及台灣的光復,但也因為抗戰,使得之
後的內戰潰敗來到台灣,可是也因為內戰的潰敗,所以國民黨在台灣經歷了徹底的檢討反
省,成為台灣重新發展並且成為經濟奇蹟和政治奇蹟的原因。歷史是不能也不該被切斷的
,每一段的歷史,都造就今日的台灣。
台灣近年來由於去中國化的影響,對於二次大戰、台灣,以及蔣介石的歷史都有一股翻案
風,認為台灣不應該「用中國人的觀點看二戰」,認為蔣介石不應該享有好名聲。但事實
上,由於新史料的發現,許多國際以及中國大陸的中國現代史專家,都愈來愈肯定蔣中正
的歷史地位。
(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