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風3 東風21D 東風26三款反艦飛彈那款更強?
一下是維基百科上有關三款飛彈的部分描述
東風-26中程彈道導彈
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Dong-Feng_26.JPG
東風-26(DF-26)發射車
概觀
類型 遠程戰略/戰術打擊
服役 火箭軍實戰部署
設計生產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
技術數據
長度 15米
直徑 1.7米
翼展 未知
負載重量 20~30噸
最大速度 18馬赫/倍音速
有效射程 6000km[1][2]
彈頭 1500公斤常規高爆戰斗部/3枚核彈頭
發射平臺 機動車
概觀[編輯]
東風-26可進行大區域無依托機動發射,實施快速核反擊,對陸上重要目標和海上大中型
艦船實施常規中遠程精確打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核常通用、全域懾戰武器。[3]
自2007年以來,關于東風-26的報道就開始在媒體上出現。[4]2015年9月3日,東風-26在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作為核常兼備導彈方隊
首個型號初次亮相。[5][6]
《俄羅斯報》網站聲稱,東風-26射程為4000公里,是蘇聯中程彈道導彈RSD-10“先鋒”
[7][8]的改版。央視于閱兵后的專題報導則表示[9]東風-21D和東風-26是兩款搭配使用
的武器(構筑中程和遠程兩道反艦網),東風-26能在進入大氣層后以超高音速飛行的同
時自動尋找目標,從而有攻擊動態目標(航母)的能力,這是前蘇聯和諸多國家始終未能
攻克的難題,而中國獨步研發成功并且已經量產,并暗示26的智能彈頭發展比21D更晚所
以科技程度更先進一些,但兩者所用原理相同。
在2015年第8期的《中國科技獎勵》雜志上的一篇官方報道,首次披露了東風26導彈的強
悍性能,令美國等西方國家大跌眼鏡,如這些性能屬實,那么美國處心積慮打造的中程
反導系統將變得漏洞百出,一錢不值。在報道中,這樣敘述東風-26導彈的性能:“新型
導彈實現了帶空氣舵機動飛行器由馬赫數12向馬赫數18的技術跨越和戰略武器實戰能力
重大突破。主動段飛行采取‘壓低彈道、非連續助推直接起滑’、級間段‘瓜瓣分離’
、滑翔飛行器變形翼分離等多項關鍵技術。”[10]
對此美國海軍情報局自責這是“21世紀初以來美國最大的軍事情報失敗案例之一”。在
2015年年末舉辦的美國傳統基金會會議上,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中國軍事問題專家托馬斯
·麥肯表示:“我們必須承認,中國東風-26等一系列新型武器的出現,結束了一個長達
數十年的時代,這意味著美國對外進行軍事力量投送能力時,能夠隨心所欲、不受威脅
或者很少受威脅的時代已經結束,這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二.東風-21型彈道導彈(DF-21、北約代號:CSS5)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f/DF-21A_TEL_-_Chinese_Military_Museum_Beijing.jpg/300px-DF-21A_TEL_-_Chinese_Military_Museum_Beijing.jpg
東風-21/CSS-5發射車
概觀
類型 中程戰略戰術打擊
服役 1991年
技術數據
長度 10.7米
直徑 1.4米
負載重量 600公斤以上
發動機 兩段式固體燃料火箭
最大速度 入大氣層后8+馬赫
有效射程 1,700~3,100km
制導方式 慣性陀螺 + 彈載電腦
彈頭 1或5-6 (改進型)[1] 200-300-500 KT核彈[2]
發射平臺 機動車
東風-21型彈道導彈(DF-21、北約代號:CSS5)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發的機動式中程彈
道導彈,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款采用固態燃料推進且可機動發射的導彈,也是世界上首
個反艦彈道導彈,具有導彈里程碑的意義。目前編制配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
隊,東風21型主要部署在遼寧、江西、云南、福建、青海等地,可對臺灣、日本、韓國
、東南亞、印度、中亞等地敵目標造成威脅;美國方面研判約50到100具之間,實際數字
并未公之于世。
東風21型是第二炮兵部隊研發最為成熟的導彈型號,陸陸續續解放軍還會推出更多種衍
生型,以彌補現階段導彈技術上的不足。數年前[何時?]東風-21丙型曾完成多彈頭試射
,2009年也曾出現在建國60周年的閱兵典禮上。
2010年8月19日,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局的研究認為中國大陸最新型的東風-21丁型導彈實
際為反艦彈道導彈,防止未來臺海沖突引起美國干涉,專門對付美國的航空母艦,即外
界盛傳為“航母殺手”。截至到2014年10月,東風-21丁型已經在中國東南和東北地區部
署了兩個旅。[5]
2013年阿根廷軍事論壇“SAORBATS”公布一張日后著名的衛星照,照片顯示在戈壁沙漠
中有一個長約200米的白色平臺外圍不明材質輪廓線,外型輪廓類似美國核動力航母,上
面有兩個巨大彈坑擊中的痕跡,其中一個彈坑在甲板中心部分,另一個是在降落跑道的
右側,報導形容導彈試射成功。[6]沒有官方訊息表明是哪款導彈,但漢和防務評論綜合
國際專家看法認為就是傳言已久的東風-21D。
在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上,中國首次公開了東風-21D導彈,并明確表示它是打擊艦
船目標的陸基彈道導彈。[7] 在93抗日戰爭閱兵中還展示了東風26射程在5000公里左右
的核/常兼備彈的反艦彈道導彈,在1960年代前蘇聯赫魯曉夫也打算建造反艦彈道導彈但
是因當時技術條件的困難而放棄。
2016年2月4日,國內媒體公布了一組駐北方火箭軍部隊冒著嚴寒低溫執行了實彈發射任
務的視頻,從央視公開的畫面上看,發射的導彈疑似東風21C/D型中程戰略導彈,其彈頭
是“采用了帶空氣舵的雙錐體”新彈頭[8]。
三.雄風三型反艦導彈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5/Hsiung_Feng_III_Anti-Ship_Missile_Display_in_Chengkungling_20111009a.jpg/300px-Hsiung_Feng_III_Anti-Ship_Missile_Display_in_Chengkungling_20111009a.jpg
成功嶺展示之雄風三型反艦導彈
概觀
類型 反艦導彈 海對海導彈
服役 2007年12月
設計生產 中山科學研究院
單位造價 小于1億新臺幣[1]
技術數據
長度 6.1米
直徑 46 cm
翼展 不明
整體總重 1,500千克
發動機 固態燃料沖壓發動機
最大速度 2.5 ~3.0 Mach
有效射程 130千米(海平面)~300千米(一般海軍型)~ 400千米(陸射增強型)
飛行高度 20M~200M
制導方式 慣性導航 + 主動雷達導引
彈頭 150千克
發射平臺 成功級巡防艦、錦江級巡邏艦、沱江級巡邏艦
雄風三型反艦導彈(Hsiung Feng III),簡稱“雄三”,是由中華民國中山科學研究院
自行研發的超音速反艦導彈,于2007年10月10日中華民國國慶國防表演時正式展示。
目前中華民國海軍8艘成功級巡防艦均配備兩聯裝雄風三型導彈發射箱2具。錦江級巡邏
艦中,高江艦(PGC-609)起后續7艘,配備兩聯裝雄風三型導彈發射箱2具[2],沱江號
巡邏艦則配置4座2聯裝發射器。
簡介[編輯]
雄三的導引系統,目前推測應該是由雄風二型的X波段單脈沖平面陣列搜索天線改良而來
,以改良的集成電路設計與射控程式提升反應速度,因應超音速導引需求。由于彈體超
音速飛行的摩擦熱問題目前未有解決方案,雄二的紅外線導引系統并未安裝;有效射程
,目前軍方尚未公布資料,臺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梅復興的文章推測為130千米[3],臺
灣媒體一般報道為150千米。[2]同時梅復興的文章中提到,由于沖壓引擎啟動后需要足
夠速度才可運作,初始加速以及姿勢控制等過程,雄風三型導彈可能至少需要4海里的距
離才可完成作戰開機手續。
目標對于高速的次音速反艦導彈如魚叉導彈(0.85 Mach)大約有兩分鐘左右的反應時間。
但對于雄三這樣的導彈,反應時間大幅降低到約只有35秒。
完全戰備[編輯]
2014年10月中旬,中華民國海軍進行該年度唯一一次雄三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射擊驗證。2艘驗證的成功級軍艦,在臺東外海發現目標后,依作戰程序各發射1枚、共2枚雄三導彈,均成功的擊中百千米外的靶船,也代表雄三導彈完成海軍所有的作戰測評,成為海軍作戰艦艇的作戰裝備,進入完全戰備的時代。
性能[編輯]
速度:超音速
導引控制:慣性導引+主動雷達尋標器
推進:主固體火箭+兩具助推火箭(加力期)、液態沖壓引擎(巡航期)
尋標器:主動雷達具ECCM功能
彈頭:自鍛破片式彈丸
小魯認為雄三更強 原因有二
1.經過試射
2.經過實戰檢驗 此次誤射 雖造成不幸 但正如國防部長馮世寬所說 已把損失降到最低
也展示了實力
不知各位如何評價這三款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