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甲,商代君王之一,姓子,名至,為湯之長孫
司馬遷《史記.殷本紀》:「湯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
是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為帝中壬。
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湯適長孫也,是為帝太甲。
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訓,作肆命,作徂后。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宮。三年,伊尹攝行
政當國,以朝諸侯。
帝太甲居桐宮三年,悔過自責,反善,於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諸侯
咸歸殷,百姓以寧。伊尹嘉之,乃作太甲訓三篇,褒帝太甲,稱太宗。」
意思是,湯掰掰以後,太子太丁還沒即位就掰掰了
於是又立太丁的弟弟外丙,也就是外丙帝。
外丙當了三年皇帝掰掰了,立外丙的弟弟中壬,就是中壬帝
中壬當了四年皇帝掰掰了,於是伊尹便立太丁的兒子太甲為帝
太甲是成湯的嫡長孫,也就是帝太甲
太甲元年,伊尹寫了《伊訊》、《肆命》、《徂後》三篇諫言。
太甲當了三年皇帝,昏亂暴虐,不遵守成湯訂下的法度,敗壞德行,
於是伊尹把他流放到桐宮(湯的葬地)
之後三年,伊尹代行政務,主持國事,朝見諸侯。
太甲在桐宮住了三年,悔過以後改過自新,於是伊尹將太甲迎回重新執政。
太甲帝修養德行,諸侯向殷表示臣服,百姓安寧。
伊尹嘉勉太甲帝,於是做《太甲訓》三篇以褒揚太甲帝,稱其為太宗。
--
近世研究推測,伊尹可能為當時的宗教領袖,因此才有放逐身為政治領袖太甲的權力
可見殷商時可能已出現政教衝突之情狀
有沒有太甲的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