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錄新聞 http://tinyurl.com/huq3od2 :
中研院考古團隊再發現漢本遺址有兩個文化層,下層出現2000年前遺址,不但有完整的部
落和房子,也發現100多具遺骸,負責考古的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
員劉益昌表示,第二個文化層深度達8公尺,不但是第一個文化層深3公尺的2倍多,且長
約300公尺、寬100公尺,是相當罕見的完整且豐富遺址,對北台灣和東台灣的考古文化將
具有重要突破和關鍵意義,可以更完整解讀十三行文化的人權和文化形成,更可以得知為
何會煉鐵,以前只知其然卻不知所以然,現在將可獲得答案,在考古文化上非常重要。
https://www.facebook.com/kawloiyun/
高潞 以用 巴魕剌 Kawlo Iyun Pacidal
【蘇花改如期通車,漢本遺址共構雙贏】公聽會
☞ 時間:2016年7月29日(五)14:30~16:30
☞ 地點:立法院群賢樓101室
☞ 報名表單:http://goo.gl/forms/94WpKx6zf5BFJHWR2
「Blehun漢本遺址」位於蘇花改工程路線上,雖中研院團隊持續有煉鐵爐、完整家屋、室
內葬等重大發現,然而與數處橋墩、隧道附屬設施基地範圍重疊,目前仍進行「搶救挖掘
」。
若按原計畫施作,挖掘結束後工程將持續進行,現場的家屋、前庭平鋪石板的現象,都將
不復存;對於民眾得以親近自己過去的歷史,是不可回復的損失。
7月1日漢本獲文化部指定為台灣第八處國定遺址後,考古學界及民團有「暫緩搶救挖掘」
、「工程共構設計」的呼聲,文化部亦表達「將以滿足考古發現和最少破壞為優先價值」
;然而,也使部分民眾擔憂,是否會影響到蘇花改的通車期程。
遺址的保存與工程的進行其實應積極尋求兩邊的平衡,達成雙贏的局面。蘇花改預計108
年通車,而目前只有兩個橋墩及附屬設施,需要針對遺址現地保存進行共構或變更設計。
我們希望藉由建築、土木與考古專業者進場協助,以促成遺址與文化雙贏的最佳方案,在
如期通車的前提下盡早圓滿解決。
因而召開本次公聽會,讓專家學者將從技術面探討減少落柱、共構設計的可行方案;並由
政府機關代表報告目前規劃及實務面困難;與民間團體三方面展開對話、尋思解方。
本次公聽會對外公開,邀請關心本議題之專家學者、公民團體及社會大眾積極參與,一同
為台灣千年遺址及交通安全的共榮共存,立下關鍵性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