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篇,該來說說PokeMon的文化了
雖然我文創領域不是專業的,不過至少也該從這篇希望跟大家談談文化的差異
據我所知的部分
台灣很多的文創產業,大部分的業者就是拿到政府的輔助...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最近看到很多奧運文,一些奧運選手似乎也是一樣的狀況
"政府會給你錢,但是接下來你就必須自己拿出成績"
"然後如果你拼出了成績,政府就開始打算往你臉上貼金,認為這些是政府應得的投資"
"如果沒有成績,當然就不會再有補助那些..."
當然也要除去一些只是要賺政府輔助金的文創蟑螂...那種心態不可取
文創也是一樣,其實台灣其實也有很多的文創品牌...但是很多一直在換
以漫博來說其實前幾年有閻小妹、饅頭家族、九藏喵窩、周顯通老師、河流543等等...
但是以近年的漫博國內文創的攤子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日本作品攤位
航海王、哆啦A夢、遊戲王還有各家日本作品代理商的攤位是更多了...
不得不承認因為網路發達,年輕一輩的同好要去追日本作品越來越容易,影響也越來越甚
但是這些年輕人對於國內的文創作品卻不見得喊得出幾個...
這個問題我想應該是出在作品的曝光度不夠的問題,
政府除了出錢,到底有沒有給台灣文創有個好的發展空間,還是就完全放給他們?
政府舉辦各種活動幾乎都沒想過要找國內的文創作品合作,
廠商也幾乎都必須要靠文創業者自己找(因為知名度太低,廠商也很怕合作會虧錢)
(這點或許只有台北地下街的九藏喵窩算是比較有而已)
我稍微比較了解九藏喵窩這塊,據我所知
九藏喵窩的創始人也有想要提升作品曝光度,到各國去參與動漫展打知名度
甚至自己投入大筆資金做動畫...這些資金不是光靠政府輔助就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