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love007 (玲玲7)》之銘言:
: 香港人就默默吞下
: 静靜的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 有沒有八卦?
: 民主看似需要而不必要的
以前不斷在八卦版上看到有人說臺灣怎怎怎, 為何臺灣人還不革命, 今天
同一個說法, 又在香港出現了.
其實每次說到「革命」這個詞語, 我覺得大家都有奇怪的想像. 不知道是
不是因為看了「悲慘世界」, 很多人心目中革命就是一大群人很浪漫的突
然跑上街道, 衝進政府大樓裡, 然後把現在的主事者抓出來, 推翻政府.
或者陷入長久的內戰, 到處有義軍跟政府軍打仗, 像敘利亞那樣才叫作革
命否?
每次說「哪裡為何沒有革命」的時候, 我想問的人大部份心裡想的就是這
樣的東西吧. 所以他們會問為何臺灣沒革命, 香港沒革命, 因為他們期望
看到的畫面是在自己的地方, 重演一次孤星淚. 這可能是革命當中最精彩
的畫面, 但革命不是娛樂, 他並不是為了成就這種畫面而存在的.
辛亥革命是很好的例子, 他最後革命成功, 是一次小規模的軍事事故, 突
然導致了整個清帝國的瓦解. 但是沒有那個事故, 清帝國就不會瓦解嗎?
不是的, 清帝國的瓦解是內部的架構早已形成崩潰的態勢, 某一件事觸發
就會令它瓦解, 而只是剛巧是武昌起義而已.
他不是那一天開始的, 而是那一天觸發的, 革命早在孫中山那群人十幾年
前已經開始了. 孫中山十幾年都在革命, 那是不是如現在網民想像一般,
天天在街上領導幾萬群眾衝來衝去?
沒有.
孫中山從事了十幾年的革命, 大部份時間, 就是到處拉關係, 去美國, 南
洋, 新加坡, 英國, 香港, 日本等地, 去遊說更多人支持革命. 到處去宣
傳清帝國的情況, 不斷要人出錢去支持革命, 結交各地的朋友, 孫中山的
好友遍天下. 讀課本也有所謂策動了十次小規模的起義, 但大部份時候孫
中山都不是在裡面.
反而他做的事情是後勤, 運送武器, 聯絡, 匯款, 起義失敗後義士要安家
, 他還需要去幫他們逃亡海外, 在海外弄到安身之處, 給他們收入去生存
等等. 我們很常嘲笑孫中山, 說他是孫大砲, 說人家在開槍時他在嘴砲端
盤子. 可是沒有他這些嘴砲, 就沒有錢, 沒有後勤, 沒有錢就沒有武器,
殘兵敗將沒人照顧, 孫中山做的事情大部份其實不怎樣浪漫, 甚至是一些
很沉悶, 不觸目的工作.
倫敦蒙難記聽過了吧? 是清朝特務把孫中山抓去關, 但是這個故事, 卻很
有可能是孫中山的計策. 因為孫中山並不是突然被綁架的, 相反他是刻意
在多次走去清朝的使館試探對方, 你可以想像, 他其實是想要引誘對方綁
架自己. 而一早就準備好營救的人力, 成功被救. 而最後鬧大了變成國際
新聞, 自己也變成了國際名人, 然後再出書, 在各處的演說, 募款. 這是
媒體戰, 而且是四兩撥千斤的媒體戰.
所謂革命, 就是權力架構與強弱的永久改變, 清朝革命後滿洲人就不再是
統治階級. 工業革命後, 工業的經濟重要性就永久的壓倒了農業. 但是這
個永久改變, 並不是一次衝擊導致的, 而是有些人默默的拆和削弱了一所
大屋的地基支柱.
最後你看到那動人地大家走上街頭的瞬間, 只是在所有支柱拆掉後, 以一
個衝擊把他推倒外殼的瞬間, 可是那瞬間之前, 革命已經進行了很久, 可
能是十幾年, 可能是幾十年, 有一群人不斷的努力, 一開始建立起革命後
的新架構, 以及偷偷的做了很多不注目的事情.
革命理應大部份都是看不到的, 難道孫中山會每天登報紙, 說自己匯款了
給誰, 把武器送了給誰, 結交了哪個金主他又肯出多少錢? 革命本來就不
能也不應該注目, 在孫中山革命的時候, 大部份清朝的居民都過著平凡的
生活, 而不是每天都在氣勢壯大的街頭運動或者內戰中, 最多只是在茶樓
喝茶休閒吃著點心時, 在報紙偶然看到, 有個姓孫的嘴炮反賊在不務正業
而已.
大部份人在革命成功之後, 根本不會知道革命家在做甚麼, 甚至並不知道
革命正在進行中.
所以說臺灣還沒革命, 請想想, 在 2016 年, 整個泛藍陣營失去了議會與
總統之位時, 這也是一種臺灣前所未有的權力架構. 臺灣從未試過泛藍不
掌握議會, 今年是第一年. 這, 難道不合革命的定義, 就是權力架構的根
本性改變嗎? 所以, 臺灣其實已經發生過了一次革命. 事實上, 也有街頭
運動, 就是之前的太陽花, 他沒有直接抓總統出來殺掉, 但從太陽花那時
候去到今天的權力架構轉換, 他就是革命.
在太陽花之後, 應該有大量的人在背後奔走, 走了很多事情, 但是, 如果
那些事情是要命的, 致命的, 重要的, 那麼他就不太可能曝光在陽光下.
革命在進行時, 我們會覺得安然無事, 天天看過電視, 喝個奶茶, 而在大
部份人這樣做的事情, 正在有人商議一年, 兩年後要做些甚麼事, 並開始
準備相關的資金與物資: 還要怎樣令這件事完全不會洩露, 查不到.
只是臺灣有一個普選, 所以他很容易就兌現在選舉結果上, 這就是民主國
家的優點: 他的革命其實只是一場選舉, 選舉是一場定期的內戰, 一種較
溫文的, 不流血的內戰. 但是在沒有這種普選的國家, 革命需要的是更不
能見光的行為, 如果你能在新聞看到甚麼, 那已經是最不怕你知道的事情
了.
不然, 你看看這新聞, 如果你覺得革命, 就是一堆人做炸彈炸政府, 還要
被你知道時, 他們大概已被政府抓了.
http://news.tvb.com/local/558101276db28c3c76000001
革命並不是一些臨時起意, 立即就看到成果的東西, 享受那浪漫部份的人
, 其實只是踏在前人多年的植樹之下, 享用最後的果實而已. 革命其實大
部份更像是經營一個企業, 大部份講的其實是資金的流動, 募資, 付錢,
物流, 說服, 宣傳, 推銷, 行銷, 重組組織, 管理, 一大堆不浪漫很實事
的工作, 一些沉悶而且不能見光的工作, 一些理性複雜計算, 而不是感性
衝動狂放的工作.
毛澤東說革命並不是請客吃飯, 但實際上, 他從事的是遊擊戰, 是內戰,
而且他有蘇聯的支持, 孫中山的革命卻絕對是請客吃飯. 大家都是革命,
革命並不是只有一種模式.
故此, 那問的並不是哪裡有沒有在革命, 你問的是為何沒有革命的新聞給
你看到: 而答案是, 一個成功的革命, 最好是不要有太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