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rekhsu 大講的很好,
撇開吳宗憲的政治傾向不談,我覺得今年金鐘讓我最大的震撼是:
原來電視台也在面臨網路的威脅。
最早是,實體唱片不賣了,大家都在聽 mp3,
數位付費音樂的穩定獲利模式,大家還在找尋。
現在很多人都是開youtube聽歌,再好聽的新歌,都很少人會買專輯。
實體書,在臺灣還是很多人買。
但報紙幾乎快倒光了,大家都看網路新聞。
前幾個月,我讀到最扯的新聞是:
東立出版社的「新少年快報」紙本版停刊了,以後只有網路電子版。
租書店老闆娘告訴我,現在租書店一片倒光,
很多人都不租漫畫看了,直接在網路上看「分享版」。
原來這波浪潮也吹到電視台了,
節目和戲劇,不論做的好壞,觀眾都不會再打開電視來看,
收視習慣改變了,
大家看的是網路平台的各種共享版、漢化版。
真正獲利的是上傳影片的台主或平台。
我現在才意識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
在這波浪底下,如果沒有建立起穩立的獲利模式,
電視台可能會跟很多唱片公司一樣收攤。
另外,很多人說,主要的原因是臺灣節目和戲劇的品質不好,
對我來說,這不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閱聽習慣的徹底改變,不用付費,我就可以拿到作品。
比方說:
張懸的音樂不好嗎? 但你買她的CD嗎?
陳奕迅的音樂不好嗎?但你買他的新專輯嗎?
沒有,我們很多人都是點youtube聽而已。
同樣的:
去年的最佳戲劇「16個夏天」,你是在電視上看的嗎?
我猜很多人是不看的,再不然就是在網路上看「分享版」。
今年獲獎的「一把青」,很多人也是看網路「分享版」的吧?
網路分享版,用唱片公司的話來說就是:
跟 mp3 一樣,我賺不到錢,而且我也沒有授權的盜版。
當然抵制 mp3 是沒有用的,唱片公司已經示範給我們看了,
最好的方式是:
和網路平台一起合作,找到獲利模式。
我要說的是,臺灣節目和戲劇,品質好的不多。
這件事情是事實。
但是,真正衝擊電視台的是「網路」,
就算臺灣能做出「running man」和 「半澤直樹」,
觀眾還是在網路上看「共享版」。
※ 引述《derekhsu (華麗的天下無雙)》之銘言:
: ※ 引述《lomogenie (genie)》之銘言:
: : 出問題的那句話,是放在這個上下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