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huzhou (è°åŸŽå…¬å)
2016-12-08 07:52:18※ 引述《abadcafe (abadcafe)》之銘言:
: 其一,台灣的外省美食,本來就大多數是虎爛的。比如湖南辣虎麵,林北當湖南人也有幾
: 其二,就算是中國傳統食物,到了台灣也肯定要在地化才能生存下去。比如川菜放一堆新
: 其三,還以湖南菜舉例,如果真的按湖南人口味去做菜放一堆辣椒,再賣給口味偏甜的台
: 其四,中國的各大菜系也在不斷的推陳出新。例如川菜中的新疆大盤雞和水煮魚,湘菜中
漢餐到了北美,也在地化了。這很正常,不正常的是在地化的號稱自己更正宗。
當然,這也只是號稱而已,人家八大菜系,中國料理的名號,並不會因為你的自大
而遜色什麼。
有回文提到文革,進而說中華料理已經滅絕,臺灣才是正宗,這個邏輯不陌生。大概
和中國有文革,所以臺灣是中華文化的傳承者;或者中華遭到滿清蒙元侵占,所以
日本才是中華的繼承人有87%像。
事物都是在發展的。以漢餐來說,早期也沒有這麼美味。先秦時代只是在鼎中煮一下
而已。在炒鍋發明之前,煮是大宗。在明朝辣椒傳入之前,漢餐的味道也沒有辣這樣
強大的調味劑。以今天人的口味,宋元時代的漢餐並不怎麼好吃。
漢餐的巔峰時代,反而是明清。隨著各種佐料、原材料的傳入,漢餐的發展也是轟轟
烈烈,作為最愛吃的民族,漢人將烹飪發揮到了極致。當然,這也是與漢文化的世界觀
有關系。作為最不愛訂立標準的民族,漢餐以變為根基,發展出千變萬化的做法。
同一種菜,宮廷有宮廷的做法,民間有民間的自創。大家都各自發揮,這才是漢餐
發揚光大的原因。八大菜系,只是一個籠統的稱呼,並沒有一個嚴格的衡量標準,
他們的邊界也是模糊和變化的。這符合中國人一向的世界觀。
臺灣原本應有自己的漢餐,閩菜。但外省人的逃難,帶去了五花八門的外省菜。
這情況和新疆差不多。雖然新疆移民八百萬,比臺灣要多,而且不是去逃難,
要從容得多,還與內地相連,也沒有戒嚴隔絕。但新疆的漢餐倒沒有臺灣的自信。
敢因此說新疆才正宗。新疆的漢餐,也有在地化的跡象。食材方面,肉類以羊肉
為主,調料好放孜然等塞外佐料,並吸收了大量土著民族的優秀菜品做法。總之,
新疆漢餐雖然也還能叫漢餐,但他的兼容并蓄,它的發展變化,以及和內地漢餐
有了較大的區別,從而發展出了新疆菜,這一道非常極具特色的漢餐。
任何文化,脫離了其生存的土壤,都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漢餐這種非常依賴
食材,非常需要迎合不同地區的口味的餐桌文化更是如此。不是叫四川菜的菜
都是四川菜,如果他是,未必能在口味迥異的地方生存得下去。
作者:
ivorysoap (ivorysoap)
2016-12-08 07:53:00文革干美食文化屁事 有因為文革而改變了口味?
作者:
chinnez (稜靘)
2016-12-08 07:55:00不是為了迎合閩客族群口味才有稍微變化嗎?
作者: webptt (haha) 2016-12-08 07:56:00
文革把廚師打進黑五類,發配邊疆。那時候中國人都吃大鍋飯,要名廚走資派幹嘛?支那人提到文革黑歷史就大崩潰
文革時有得吃就偷笑了...根本不需要廚師。的確是餐飲的黑暗期
作者:
realtw (realtw)
2016-12-08 09:18:00先扯文革的就吱吱啊 文革是政治運動 怎麼可能去管飲食四樓就典型啊 還發配邊疆咧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