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電子報
兩岸理工吃香人文學科邊緣化
2016年12月17日 04:10 記者黃阡阡/綜合報導
近年來兩岸三地乃至全球,理工科起薪遠高於人文學科,且礙於現實層面,不少學生寧願
選擇較沒興趣的科系就讀。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近日指出,人文學科逐漸邊緣化是
全世界正走向的趨勢,即便人文學科讓校園充滿「靈氣」,人文學者仍應該與時俱進,大
步走出「學科偏見」。
陳平原回憶過往說,「以前學生們都很膜拜人文學科教授,學生向老師提出一個問題,人
文學科教授會告訴你這在《漢書》第幾卷可以找到答案;但互聯網時代資料庫的出現,改
變了以記憶為中心的人文學科,沒有人再會佩服記錄在腦海中的知識檢索技能。」
受網路影響大
面對不可抵擋的轉變趨勢,陳平原指出,1980年代大陸的人文學科正值「黃金時代」,但
至1990年代後,人文學科的地位已逐漸地不如以往;放眼全球發達國家,近年來的人文學
科類,也差不多在同一時期開始「被邊緣化」,直到2001年網路的興起,又再給全球的人
文學科都帶來一次衝擊。
「正是『變得有用』的學科建設思路,傷害了人文學科的根基。」在陳平原眼裡,2005年
是社會開始對人文學科展開的「突圍戰」,當時社會氛圍都在討論人文學科如何變得「有
用」,且無論是政府層面有什麼決策,抑或是社會的任何熱潮都以「有用」做為評斷的標
準。
走出學科偏見
人文學科的式微也是世界發展趨勢,陳平原舉例表示,去年6月,日本文部大臣下村博文
向全日本86所國立大學下達指令:希望國立大學採取必要的步驟與措施,取消社會科學與
人文學部組織或者轉型,以便更好地滿足社會需要。
即便陳平原認為,人文學科的發展的過程,確實與政治的權威、市場的經濟、大眾的傳媒
等因素息息相關;但他也坦言,「每個學科經過自己的發展,會逐漸形成自己的偏好和『
興奮點』,所有學者乃至學院都有自己的『偏見』。」
陳平原強調,目前大陸在文化、政治等分裂因素之外,「學科分裂」的問題經常被忽略,
但過去人文學科長期的訓練,影響學者對於世界的看法,「當前如何努力走出自己學科的
偏見,去理解外面的大千世界,是人文學者必須做到的」。
(旺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1217000750-260301
備註:
人文科學邊緣化是全世界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