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台學者呼籲:共創兩岸青年中國夢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11&docid=103969901
第四屆“中華文化發展論壇”18日在廈門大學舉行。本屆論壇以“中華文化傳承與當代青
年
擔當”為主題,共有來自兩岸及海外的100多位嘉賓、學者、青年代表及媒體朋友將歡聚
鷺島,為中華文化傳承發展、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凝聚智慧、積攢力量。
論壇中,來自台灣地區的專家與青年學者先後發言,暢談中華文化與兩岸關係發展。
澳門理工大學榮譽教授邵宗海表示,兩岸關係新形勢下,兩岸青年要加強交流。談到中
華文化傳承,更需要通過感性的方式告誡年輕人,而不應該是理性的方式。邵宗海指出
,兩岸青年人交往過程中,可以先建立聯繫,進而建立感情,這樣才能加深兩岸青年人
的認同感。
台灣金門縣政府、縣議會顧問王水彰發言時指出,中華文化是民族的根,是民族的魂
,兩岸年輕人應該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重任,加強溝通,協作發展,並肩創造兩
岸美好未來。
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羅鼎鈞表示,兩岸雙向
交流不過八年而已,就已經超過過去一甲子歲月裡雙方做不到的事情,因此兩岸青年應
彼此換為思考,多交流尤其交心。兩岸青年是未來兩岸關係的主人翁,兩岸青年要求同
存異、相互學習,凝聚屬於兩岸青年的正能量。
羅鼎鈞強調,兩岸年輕人在交流過程中,要少點苛責多點鼓勵,不要膽怯,要放膽交
流。兩岸一家親,兩岸青年是中華民族的寶,應該共創屬於兩岸青年的中國夢。
台灣中華兩岸交流促進會名譽理事長、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蔡秉憲指出,兩岸
青年交流事務中,最重要的元素還是讓兩地同年齡層甚至同專業的青年,在活動期間有
超過一天的交流、溝通,拉近彼此心的距離,化解刻板印象,為兩岸青年未來的共同合
作奠下基礎。
蔡秉憲指出,尤其在互聯網經濟、影視文創、創新創業、公益支教這些新興領域。“我
們要的不只是在各大觀光景點走馬看花,我們期待的是心的交流,心靈的心,也是嶄新的
新。”
“目前在大陸各地有五十多個兩岸青年創業基地,提供許多優惠鼓勵措施,吸引台灣青
年入駐。但是對於在台灣有意創業的人來說,沒有人脈、不瞭解大陸的市場、潛規則、
風土民情是痛點,很難在大陸建立起人脈,更別說是找到能並肩作戰創業的夥伴。
”蔡秉憲表示,在大陸求學的台生,他們雖然有了基礎優勢,但選擇畢業後就創業的人還
是很少,除了主觀因素創業風險較大之外,客觀因素則是大家對於創業鼓勵政策不甚瞭解
,也沒有獲得資訊的管道。
他建議,相關部門能夠通過各種管道,將資訊有效傳達給在陸台生,如安排一日參訪、
多日交流或是進駐團隊的分享講座,讓台生有機會瞭解相關措施與資源。“只要有了接觸
點
,感興趣的同學們自然而然會往下深入探討,這些資源才不會閒置與浪費。”
福建赴台青年學生學者聯合會理事長鄭良宏在發言中分享了多年前對泉州伊斯蘭文化遺產
現狀考察的一點心得。他說,在傳統觀念裡,回族都是信仰伊斯蘭教的,按照教義的規定
,他們不能吃豬肉,不能拜祖先,不能和有其他宗教信仰的人結婚,每年要過的節日也跟
其他民族不一樣。然而,泉州回民卻相當另類。他們不但能自由選擇宗教信仰,祭拜祖先
,還可以吃豬肉。只是,相較於其他內地的回民,他們並非一開始就如此,究其原因,還
得從泉州伊斯蘭發展的歷史中尋找答案。
鄭良宏表示,文化的形式多種多樣,也有不同的表達形式,無論是哪一種文化都值得尊
重,應該要為中華文化感到驕傲和自豪。
本屆論壇以“中華文化傳承與當代青年擔當”為主題,旨在通過探討全球化浪潮、新媒
體
時代及兩岸新形勢下,中華文化傳承發展面臨的挑戰、解決的路徑以及兩岸青年應有的責
任,塑造兩岸青年“源於文化、勇於擔當、敢於創新、樂於合作”的精神,使兩岸青年不
斷
發揮主動性創造性,把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責任,共同打造同根同源的文化共同體和面向
世界、面對未來的責任共同體。
出席本次中華文化發展論壇的嘉賓包括: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委員、海峽兩岸關係
協會副會長葉克冬、中國華藝廣播公司董事長邱雨、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楊毅
周、文化部港澳台辦台灣處處長何婕、台灣新黨主席郁慕明、中華文化總會前副會長林谷
芳、中國文化院秘書長張武、廈門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
中心主任李建發、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廈門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
任林奕田、中國華藝廣播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艾克等。(李漢揚編)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