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出現的霧霾 我們為何6年前才知道?
2016年12月26日
http://img.epochtimes.com.tw/upload/images/2016/12/25/238032_medium.jpeg
中國常年受霧霾所苦。(Getty Images)
【大紀元訊】今年最強陰霾持續籠罩大陸多地,5億中國民眾難逃「此劫」。
對於眾多中國民眾而言,「霧霾天氣」已經成為一種常態,那麼「霧霾」到
底是如何進入大眾視野的呢?
事實上,早在2004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Terra衛星拍攝
的圖像就已顯示,整個華東地區上空籠罩著濃重的陰霾。這一現象令眾多西
方國家緊張,因為這讓他們想起了半個世紀以前,洛杉磯的光化學煙霧事件
以及倫敦的煙霧事件。而在此時,中國人根本沒聽說過「霧霾」這個詞。
2005年,中國國內媒體報導裡開始出現「霧霾」二字,但只是在專家報導中
一帶而過,並且與「強對流天氣」、「龍捲風肆虐」放在一起。而根據財新
網2015年的一篇報導,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首次回溯中國陰霾的發
展情況和演變特徵發現,2005年開始,中國主要的經濟區域陰霾污染出現快
速增長。
2006年,NASA拍攝的圖像顯示,華北地區被陰霾遮蓋住了地表,連帶著渤海
地區也是完全深陷在其中。而中國國內媒體則把陰霾當作「罕見大霧」報導
。
2007年,全世界人民都在討論中國人每天吸毒。而中國不少地區仍把陰霾天
氣現象並入霧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也在這一年,百度詞條首次出
現了「霧霾」一詞。
2008年,四名美國運動員,戴著口罩到北京參加奧運會,被中國媒體一頓怒
罵。人民網發表文章說,這些運動員「腦子進水了,才會做這種不可思議的
蠢事。」新華網則說「經過多年治理,北京的空氣質量已經大為改善」,「
能見度降低,許多人就認為空氣質量有問題,但我們清楚,那其實不是污染
,是霧,一種自然現象。」最終,這些美國運動員向北京奧組委遞交了道歉
信。
2009年,美國大使館開始通過衡量使館館區內的PM2.5懸浮顆粒監測空氣質量
,為美國駐京外交人員提供健康方面的資訊。根據維基解密公佈的外交電報
顯示,中國官員針對此事,私下向美國駐華大使館遞交抗議。
2010年,新華網開始提醒公眾霧霾可能造成健康威脅,但措辭謹慎,其實說
的是霧的危害。同年2月,NASA拍攝的圖像顯示,此番霧霾影響之大,貫穿了
從北京到中國南部地區,而向東延伸到了朝鮮半島。
2011年,潘石屹公佈了美國駐北京大使館的空氣測量數據。該數據與中共當
局公佈的數據存在的巨大差異,引起輿論嘩然。中國民眾寧可相信美國大使
館,也不相信中共當局,紛紛指責當局信息造假。而這次風波更引發中國外
交部的抗議,指責美國公佈中國的空氣數據是「干預中國內政」,淪為國際
笑柄。
2012年10月,NASA拍攝的圖像顯示,霧霾已經成為一種慣性,每年按照同樣
的路徑出現在中國,從北京南下到黃渤海之間的平原地區,永遠都是霧霾的
高發地。也是這一年,pm2.5終於納入了中國的空氣質量指標。
2013年,東北三省在供暖季,出現大規模嚴重的霧霾天,嚴重到進入了百科
詞條,pm2.5突破了1000g/m,封城3天。
2014年,北京市長王安順聲稱,北京會投入7600億來治理霧霾,還說出了那
句流傳至今的「2017年實現不了空氣治理就‘提頭來見’」。如今,2017年
即將到來,霧霾天氣仍然愈演愈烈。
2015年,原央視主持人柴靜自費百萬元人民幣拍攝《穹頂之下》,揭露中國
嚴重的霧霾天氣。該片上線後,短短兩天之內創下2億多次的點擊率。不過,
上線不到48小時,該片即遭中共宣傳部門封殺,柴片及相關報導、評論、討
論等,立即從網路上淡出、消失或被冷藏。諷刺的是,同年12月,北京第一
次發佈了空氣污染紅色預警。
2016年,國際學術期刊《微生物組學》(Microbiome)發表的研究論文證實
,北京空氣污染程度已經達到暗藏「超級細菌」。而北京市則在今年5月,明
確將霾列為「氣象災害」。
早在1999年,《北京晚報》曾引述時任北京市委書記賈慶林表示,針對大氣
污染,「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而時任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局長解振華則聲
稱:「不能讓污染嚴重的北京跨入21世紀,國務院將專門審議北京市治理大
氣污染的目標和對策。」
著名經濟社會學家何清漣評論指出,短短17年間,中共當局對霧霾的態度,
從「絕不讓污染的大氣進入新世紀」,再到如今將霧霾定性為「氣象災害」
,足以證明中共政治從「口頭責任政治」變成「無責任政治」。
— — 轉自「看中國」端木珊綜合報導
http://www.epochtimes.com.tw/n194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