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蘋果
2.完整新聞標題:
一位光復中學家長:讓政治歸政治 教育歸教育
3.完整新聞內文:
揚笙/光復中學家長
新竹光復中學創意變裝遊行扮演納粹,在德國及以色列抗議聲浪中,教育部官員迅速地宣
布將取消光復中學優質高中認證及扣減200萬元補助款。這個看似迅速的危機處理卻成了
一個真實的反教育的實例,原因如下:
一、未審先判:既或有國外的抗議,在對該校祭出「處罰」前也需要先實際了解狀況,訪
談相關教師、學生及行政人員,再透過適當的機制作出獎懲。其實,在學生原先寫的進場
介紹詞含:「希特勒確實存在過,納粹也卻作了很可怕的作為,所以我們才要珍惜民主。
…」可知學生並非要傳揚納粹的殘暴,他們的表達形式或許有爭議之處,但並非外界說的
「無知」。官員只因國外的抗議及聽片面媒體的資訊,未能實際了解實情即對外發表要對
該校施逞誡,為未審先判,是糟透的範例。
二、忽略脈絡:每個社會文化都有其歷史脈絡,也有其「地雷」。沒有在其環境下生活,
較難體會到這些地雷的嚴重性,所以學生可能會缺乏對納粹議題的敏感度。另一個脈絡是
這是一個校內的變裝秀,並不是對外的正式表演。如果說一個校內的表演都可以給媒體大
作文章,導致補助款被扣,優質高中認證被拔除,甚至引發校長辭職,這樣以後誰敢放膽
地「展演」?往後若課室教學內容一旦被媒體發現,師生都要倒楣?教學的自由度豈不大
大被打折?這麼多年努力的開放教育的果實就毀於一旦。
三、忽略師生的感受:在教育現場,當一個學生表達不當時,老師至少要了解原因,接納
感受及引導。但當一個班的表演失當時,教育部卻是迅速揚言要取消對該校的補助款,簡
直是立刻給該校師生一個巴掌。
由於媒體的推波助瀾,該校師生已不堪其擾。身為全國學校之「家長」的教育部此時不該
落井下石,跟著起舞。要重新回到教育的初衷,不急著「政治正確」,而是要謙卑地為著
未審先判向該校道歉,又要協助該校教學能早日回到正軌,不受政治干擾。讓政治歸給政
治,讓教育歸給教育。讓台灣教育的天空再次湛藍!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m.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1228/1022202/
5.備註:
政治歸政治,教育歸教育,兒子龜兒子,忍者龜忍者
以下開放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