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2o1125 (123)》之銘言:
: ※ 引述《deann (古美門上身)》之銘言:
: : 其實認真算起來 增加人事成本9.4% 一年增加4300萬元支出 以現在900個員工來算
: : 大概平均一個人一年增加4.8萬左右的薪資 平均到12個月 一個人月才多4000元薪資
成?
: : 你一台機器人的購置成本要多少 後面重置維護管理修繕成本又要多少?
: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11000095-260203
: : 最便宜的2.5萬美金起跳 我們假設大概要100萬台幣一台好了
: : 一千台機器人購置成本就要10億 然後你還是要找人顧機台跟後續維謢設備成本
: : 假設1個人管10台好了 你還是要請100個薪資更高的工程師
: : 如果真的這樣能讓產業升級當然很好 最怕就是只是資方準備靠北要政府開放外勞的
理?
: : 台灣老闆如果願意作產業升級 台灣早就不可能會這麼低薪化了
: : 我看台灣的老闆大概只會去找人資研究怎麼躲漏洞 然後把薪資成本壓更低而已...
: 認真算是這樣 9.4%=4300萬 100%=45744萬=4億5000萬的人事成本
: 900個員工 CNC機械手臂一支約顧2-4台機器 假設一個人也可以顧2-4台(純上下料)
: 現在機械手臂一支60萬就有了 你買貴一點的可以做很多高級動作的 讓你算100萬
: 900個手臂*100=9億 2年的人事成本就回收了
: 一個工程師可以顧10支手臂 多請90個工程師 每人年薪60-70萬
: 90*70=6300萬 再多請5個維修的大師傅或課長 一人一年100萬 500萬
: 人事約7千萬 每N年 舊的支出為 4.5億*N 新的支出為9億+0.7億*N
: 不等式為 4.5*N>9+0.7*N 移項 3.8*N>9 N>9/3.8=2.36
: 不到2年半就回本了 當然有些工件數量少的 用機械手臂不划算 還是要請一些人工
: 台中也有一些大廠就用機械手臂了 我算的一個工程師顧10支就是參考實際運作的
: 不過這種要做大量才划算 因為工程師要調整參數
: 如果長期大量同規格 像一個件可以做個3個月半年的 這種就適合這種工廠
: 一些一個件才幾千個的 送這種廠根本不划算 不如請人工上下料
: 像我們業界有個老闆 10年前就有抓一台自動裁斷上下料的機器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CnT38WvcmQ
: 這是傳統小台的: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u4hV7UUILs
: 結果他發現一台自動的 可以把他一個月的工作量全做完 這樣工人就沒事做
: 後來他又把全自動的機器賣了 那時一台約1千萬左右
: 不是所有的老闆都很黑心 工人跟著他混2、30年了
: 他也不會因為有全自動的就把工人辭退 當然也是有可能他接到的單沒那麼大
: 如果單子很大 他要有競爭力 就得抓全自動的進來壓低成本
: 八卦版很多只會仇富 只會仇老闆的 像升級成這種全自動化的 產能拉高
: 你的單子沒有這麼多 那工人就會閒置
: 要嘛沒良心的放無薪假 不然老闆就只能找更多事來給員工做
: 更多的鄉民是沒實際廠務經驗的 更不用說很多都是活在平行世界想像出來的
: 多出門看看走走吧 網路上的確有很多資訊 不代表所有的資訊都在網路上
剛好本魯工作就是評估設備機台,
所以應該可以講點話,
請購設備,必然需要做效益評估,
以自動化來說,
就是就是拿薪水換回本時間,
事實上自動化是一個問題,
一例一休是另一個問題,兩者扯在一起,
一些人沒待過業界那邊護航一例一休,
多是鬼扯蛋,
為什麼?
傳統投收料機發展幾十年,
一堆小廠可以做,請問人消失了沒?
沒有,因為製程轉換還是要人,檢查還是要人,
操作自動設備還是要人。
單製程自動化跟全廠自動化是不同概念,
這要先釐清。
全廠自動化的,
除非蓋新廠時就已經把建築空間都規劃出來,
而且設備商要一起參與研發,
否則是不可能的,
目前有做到這種程度的大企業也沒幾家,
所以不談,
最多是單製程自動化,
這現在就很多,早就發展十幾年,
大多數大廠都有自動設備,
請問人力消失了嗎?
是不是就不缺工?
放屁,還不是缺一堆,因為
1.製程轉換仍需要人,
很多異常判定機械仍無法全部取代,
還是很多大老闆到今天缺人力,
所以說一例一休扯自動化就是鬼扯蛋,
因為搞十幾年人力缺額還是沒消失,
再來,研發設備哪那麼簡單,
舉例,之前有個設備商來推銷機械手臂,
說他可以保證做到異物研磨清除的功能,
結果被吐槽一頓,為什麼?
我們只回,人力研磨是因為人研磨時可以判斷異物位置,
以及研磨時一邊研磨一邊確認是否已清除,
這才是重點,你只是全部磨一遍,
那我他媽幹嘛用機械手臂,用研磨機就好啦,
而且研磨機發展30年,還生產更快,
然後就被打槍,
說回去再研發,
然後已經過了半年,還沒看到成果,
所以
2.你媽的把現行設備導入研發機台有那麼簡單,
用鍵盤自動化?
再來,機台研發好了,也進來了,就沒事?
大錯特錯,很多製程你要自動化要研發,
講難聽就是特製的,進來之後才發現問題重重,
譬如損傷、譬如投收料失敗或者更多問題,
還不是不能用,
我這邊有個設備最後花了一年半才驗收。
所以
3.自動化進來到能正式上限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沒問題的機台,一定是已經業界run很久的規格,
或者技術層面低的,如果是這樣,
那是這十年來就持續發展,又跟一例一休什麼關係?
因為自動化本來就是近20年的需求,
這是趨勢。
至於說很多廠不裁人,是因為不想砍人,
這部分必須承認確實有,
但是,這些經歷過經濟爆炸的高齡員工,
底薪當初狂加,含加班薪水都非常高的,
我這不少老人OP含加班月領破七萬的,
如果要他們轉行到其他地方當技術人員,
肯定是拿不到那麼高的,
所以是錢變少的問題,而不是失業的問題,
會扯失業飆高的很簡單,
就是你不想做而已,
如果不是,請寄信給我,
一例一休後我這裡仍多的是缺工,
我可以安排,他媽的我還怕你做了嫌累跑掉勒,
一例一休後到處都在缺工,竟然有蠢材說失業率會增加,
護航爛制度真是什麼理由都能扯。
再來講小廠,外面有很多小廠,
實際去看別說什麼機械手臂,
連一般投收料都沒有,多是人工處理,
這代表什麼意思?
代表自動化十幾年來,這些小廠還是一樣過,
你說一例一休後就活不下去,他媽就是騙笑,
再來,實際去那邊晃,會發現超過九成外勞,
外勞比台勞多很多,
當然台灣小廠怎麼做假資料,
申請到那麼多外勞,我就不提,
請問一例一休後外勞失業乾台灣屁事?
就算設備自動化,外勞就算全砍,
這些小廠剩下的台人,
能不能滿足還是個問題。
結論:說什麼一例一休成本增加,老闆好可憐,
導致自動化,人力被淘汰,遇缺不補,
失業率增加,他媽都是鬼扯蛋,
老闆請媒體幫忙哀自己好可憐,私底下一直靠北缺工,
叫我們多請人趕產量,這才是真相,
現在媒體配合帶風向,
真正業內都知道在把噗,信的人才蠢,
多的是缺工,不怕你不來,怕你不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