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開放軍機敵我識別碼 台美日形成軍事同盟

作者: daewoaz (局外人)   2017-01-01 17:20:52
1.媒體來源:上報(UP MEDIA)
2.完整新聞標題:【獨家】開放軍機敵我識別碼 台美日形成軍事同盟
3.完整新聞內文:
美國總統歐巴馬23日簽署「2017年國防授權法案」,打破美國1979年與中華民國斷交後,台灣國防部長不能訪問華府的限制,也突破美國助理部長以上層級資深官員與現役將官都可以訪問台灣的軍事門檻,但台美實質的軍事交流早已進入軍事同盟的層級,知情人士指出,台美日三方已相互開通軍機識別碼的電子訊號。
近來中國解放軍戰機機群突破第一島鏈進入太平洋,進行「遠海長航」演訓的過程中,台美日三方的雷達螢幕上,都可清楚的看到彼此三方空中戰機的位置與航向,共同監控中國戰機的動向。
美、日軍機若在我雷達監控範圍內,都可以清楚的瞭解其動向。
據指出,台美日三方所開通的軍機識別碼,在三方的雷達螢幕上所顯示都是相同顏色,與民航機、不明機有所區隔。在軍機識別碼的資訊中,與民航機的識別碼一樣,包括了國籍、機型、編號等,再加上我方雷達辨識出的高度、速度與航向,因此只要是美、日雙方的軍機在我方雷達監控範圍內,我方都可以清楚的瞭解其戰機動向;相對的美日戰機在飛行台灣防空識別區外時,透過該國航管系統的資料的傳輸,飛行的戰機也會瞭解我方戰機的位置,避免不必要的誤會而產生危險。
知情人士指出,軍機識別碼一般是屬於軍事同盟的國家才會彼此相互開通,其用意是為了空中飛行安全;事實上,96年台海危機之後,我方一直向美方爭取建立軍用空中與海上的識別碼的電子訊號,但當年美方考量開通識別碼的電子訊號也是屬於軍事同盟的範疇內,因此沒有同意我方的要求,只同意用通報方式來取代識別碼的訊號。
因此,過去美方軍機從日本沖繩嘉手納基地起飛往南,無論是從台灣東部外海通過,甚至P-3反潛機由台灣海峽直接穿越過到南海進行監偵任務,若美方沒有通報,空軍經常是由空中警戒機前往目視確認,才知道是美方的軍機,事後我方都會向美方提出抗議。一直到2009年莫拉克風災(八八風災)時,美軍軍機降落台南機場運送救災物質,以及美軍「超級種馬」CH-53E重型直升機協助救災後,美軍太平洋總部正式將我國納入區域聯合救災體系的一環後,雙方才建立並開通了軍機識別碼的電子訊號,並在美軍的建議下,我方與日方也開通識別碼的訊號。
就因為台美開通軍機識別碼訊號,以2015年4月1日,美軍F-18戰機降落台南機場事件為例,這2架隸屬於美國海軍陸戰隊的F-18戰機,自日本沖繩縣嘉手納空軍基地起飛後,在我方的雷達螢幕上就顯示出美軍F-18戰機訊號與資訊,在台灣東部公海上空往南前進,中午12時57分,編號「404」戰機發出國際通用的代表緊急狀況的「7700」識別電碼,向民航局申請緊急降落,在第一時間,國軍就知道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F-18戰機,馬上與美軍太平洋總部取得聯繫後,才知道美軍在亞洲地區的戰機電腦中,都有放入台南機場的資訊,因此才從原先小港機場改降到台南機場。
知情人士指出,美軍RQ-4全球之鷹(Global Hawk)無人飛機剛開始在台灣東部外海高空執行偵監任務時,不但沒開識別碼訊號,也沒有通知國軍戰管單位,僅向民航單位通報有美軍軍機的活動,也是經我方抗議後,美軍RQ-4無人飛機才打開其軍用識別碼,該型無人機是目前我方雷達螢幕上最常見的美方飛行器。
也就因為美日台三方已相互開通軍機識別碼的電子訊號,中國解放軍的戰機機群從9月到12月之間,4次突破第一島鏈進入太平洋進行「遠海長航」演訓,途中繞行台灣及日本周遭空域,一度引發緊張情勢時,國防部長馮世寛可以老神在在,說一切都在國軍的掌握之中,除了我方電偵裝備的完備之外,透過台美日三方的電子識別訊號,與事後的情資交換,更能清楚完整掌握解放軍在整個演訓過程。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goo.gl/2GrtGf
新年剛開始中共又要崩崩了嗎?我大美日同盟時代~廠廠
作者: reigon1126 (登入送永久廢文)   2017-01-01 17:21:00
樓下9.2怒噓
作者: smalljacky03 (小小迷糊蟲愛搗蛋03)   2017-01-01 17:22:00
中國恐成最後贏家
作者: silverstris (矛盾的兩邊)   2017-01-01 17:22:00
聽 玻璃碎掉的聲音
作者: login (  ̄ 3 ̄)   2017-01-01 17:22:00
一堆將領舔共有屁用?
作者: hyperion5566 (海柏利安5566)   2017-01-01 17:22:00
支那玻璃心又要破碎啦
作者: rickcoo (coo)   2017-01-01 17:22:00
邊緣人-支那
作者: soria (soria)   2017-01-01 17:22:00
識別碼咧…按錯會怎樣嗎
作者: nestea911399 (打爆日本 前進舊金山!)   2017-01-01 17:22:00
中國或成最大贏家
作者: x04nonesuchx (肥嘟嘟撞破門)   2017-01-01 17:22:00
玻璃國又要哀哀叫了
作者: SpecX   2017-01-01 17:23:00
中國或成最大贏家
作者: fantasyscure (台灣狼)   2017-01-01 17:23:00
支那狂碎
作者: greedypeople (普通人)   2017-01-01 17:24:00
中國或成最大贏家
作者: North4use (沒用的啦)   2017-01-01 17:24:00
哐啷!!!!!!!!!!(破裂聲)
作者: shirou123 (一尻入魂)   2017-01-01 17:25:00
中國鍵盤俠要開戰了嗎
作者: ahahahahah (あああああ)   2017-01-01 17:26:00
台美日同盟
作者: Laizinho (Laizinho)   2017-01-01 17:27:00
完了完了 軍事同盟搬到台面上了 連日本也一起了 玻璃聲
作者: Clarence (爽啦啦)   2017-01-01 17:27:00
幹 原來美國老爸一直在監控中
作者: winfredx (撿到一隻貓)   2017-01-01 17:28:00
中國已成最大淫家
作者: BaRanKa (Dummy system on)   2017-01-01 17:28:00
動畫裡面早就實裝了啊 攻擊自由跟札夫特的
作者: legendrl (Legend R/L)   2017-01-01 17:30:00
玻璃心又要碎了
作者: fransice7 (哀川慎之介/法爾希歐)   2017-01-01 17:30:00
中國或成最大贏家
作者: yfme (中螢)   2017-01-01 17:30:00
吱吱有種就叫美日和中斷交,和我建交阿!!!
作者: shirou123 (一尻入魂)   2017-01-01 17:31:00
9.2錯亂中
作者: winiS (維尼桑)   2017-01-01 17:31:00
才過年就碎碎平安
作者: wsx26997785   2017-01-01 17:33:00
何止識別碼... 連監控中國的軍事衛星也都共用
作者: ymx3xc (U文多多)   2017-01-01 17:35:00
玻璃國心碎
作者: g9591410 (天帝零劍)   2017-01-01 17:36:00
要打第三次了嗎
作者: polotower   2017-01-01 17:37:00
9.2好生氣喔!
作者: ndtoseooqd (大和大熊)   2017-01-01 17:37:00
支那人又要崩潰了。
作者: ray0305 (ray)   2017-01-01 17:41:00
中國一再的主動破壞台海穩定 一定會迫使美日傾向台灣
作者: Stunts (時間.空間)   2017-01-01 17:42:00
知情人士指出。。。 謠言亂傳媒體的可信度會下降哦有本事拿出證據,造謠誰不會
作者: Leo4891 (Leo)   2017-01-01 17:43:00
其實另一方面來看 美國覺得中國動武機會越來越高了
作者: WLR (WLR™)   2017-01-01 17:43:00
台美日軍事同盟,很正常阿
作者: wsx26997785   2017-01-01 17:43:00
中國動武 必須拿上海、廈門、深圳當祭品
作者: reich3 (月湧大江流)   2017-01-01 17:43:00
各美制高科技武器由美軍直接導引了~
作者: vicklin   2017-01-01 17:45:00
啊 就是SLG作戰地圖上從三方色變成同樣顏色的意思
作者: gogoegg (--)   2017-01-01 17:46:00
這很自冉啊 台日美合作 最省力 防中國效率也最好資源、資訊互補 不用多花錢 效果好幾倍
作者: redcarp0702 (紅鯉魚)   2017-01-01 17:49:00
國際玻璃價格上揚
作者: ksxo (aa)   2017-01-01 17:50:00
就...小地圖上 大家都變藍色的
作者: nomimono (飲料)   2017-01-01 17:50:00
法師好生氣 好生氣阿
作者: arnold3 (no)   2017-01-01 17:55:00
日中台聯盟對抗美韓比較好
作者: anendfox   2017-01-01 17:55:00
對支那來說是ww3 但對其它國家來說就只是打紙老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