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心高鐵 10年養出一批文明客 (UDN)
http://udn.com/news/story/7314/2210657
2017-01-05 04:13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專題報導
二○○七年一月五日台灣高鐵通車了,這條全長三四五公里的鐵路,貫穿全台人口最稠密的西部走廊,讓台灣一腳跨入了「一日生活圈」,不只改變了民眾運輸模式,更翻轉了台灣的風貌與文化。本報推出系列報導,從不同的面向,看看這十年來,高鐵改變了台灣什麼。(系列二之二)
早期的軌道運輸,常留給人髒亂、誤點的印象,但通車十年的高鐵,即便車廂內未禁止飲食,仍逆勢打造出乾淨、整潔的形象,也因高鐵的準點、守時而開啟台灣交通運輸的「時間革命」。鐵道專家就形容,高鐵不僅是現代工業文明進步的代表,也帶領台灣交通服務往更文明的方向前進,影響了其他交通運具,翻轉了運輸文化。
過去旅客搭車時常都會爭先恐後搶位子,尤其尖峰時刻、即使排好隊伍,車子一停妥仍會一擁而上,但在高鐵站,就算是自由座車廂外,也能看到旅客在月台上乖乖排隊。此外,高鐵不僅車廂、廁所都很乾淨,也因很少查票形成特殊的「信任文化」。
台灣鐵道暨國土規畫學會秘書長陳彥良觀察,民眾搭乘高鐵會排隊、愛惜環境,「不是民眾習慣改變了,而是在高鐵一整套的規畫之下,人們本來就可以循著規則做到。」這樣的排隊文化也逐漸擴散到其他的交通運具。
搭起信任文化
陳彥良說,早期高鐵剛引進時,地上就已畫好排隊路線,加上車門會精準地停在第一個排隊的人面前,旅客自然可以魚貫排好隊上車,但當時的捷運車廂入口只有箭頭指示、台鐵又常「停不準」,「當排隊的人就亂了、心情就會不好,上車後容易為了搶位子吵架,印象當然更不好。」
陳彥良難以忘記十年前第一次試營運搭乘時,列車準時八點抵達左營站的感動。但他也說,十年了,高鐵偶爾仍會看到插隊的旅客,應該被禮讓的老人、小孩還是會跟大家一起排隊,須找到改進的辦法。
整潔、信任文化或貼心設計,則可以看見高鐵以同理心面對旅客需求。前總統馬英九就曾在國民黨中常會分享對高鐵列車「小把手」的印象。他提到,高鐵椅背上的小把手,讓旅客在搖晃車廂行走時不會抓到座位上乘客的頭髮,「這是非常棒的設計」。後來類似的設計也出現在許多台北公車上。
高鐵董事長江耀宗說,過去十年高鐵成功使「一日生活圈」成為台灣民眾生活的一部分,未來要努力的不單是交通時間的縮短,更要強調人與人間「心」的連結,讓旅客感受到更細緻、貼心的服務,才具備真正的競爭力。
「高鐵建立台灣交通服務業標竿。」中華民國鐵道協會前會長鄭銘彰說,安全、準確、服務是軌道業都希望能達到的目標,高鐵確實做到了,也給國有鐵道更多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