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嘲笑iPhone 如今都被打臉
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70109/1030963/
(新增配音影片)
蘋果公司的iPhone至今已問世10年,當年這個沒有傳統鍵盤、尺寸又比其他手機大的「怪
機」,很多人都不看好,甚至還嘲笑,但iPhone卻寫下手機發展史里程碑,那些嘲笑過第
一代iPhone的人,回顧往事一定感覺很諷刺。
微軟前執行長鮑默(Steve Ballmer)說他對iPhone的第一個反應是大笑:「綁約價500美
元(約1.6萬元)?我說:『這是全球最貴的手機!而且對商用客戶毫不吸引人,因為它
沒有鍵盤!』」而知名財經專欄作家林恩(Matthew Lynn)曾在彭博新聞撰文:「iPhone
只是個吸引科技愛好者的豪華小玩意……但iPhone不會對手機行業產生長期影響。」然而
事實卻證明他們的預測大大失準。
消費者研究機構Forrester一位分析員曾說過,iPhone不會大幅改變手機行業的基本結構
和挑戰,預料競爭對手諾基亞(Nokia)會通過提供優惠打擊iPhone。但10年過去,
iPhone發展有聲有色,諾基亞一度退出智慧手機市場,近來才回歸再戰。
第一代iPhone的設計曾被批評得體無完膚,科技專欄作家德沃夏克(John Dvorak)曾指
:「如果蘋果公司夠聰明,應將iPhone稱作『參考設計』,並將它列入其他的市場營運預
算,萬一它失敗,就當成沒事發生過……」不過iPhone的設計證實空前成功,引來對手跟
風甚至「抄襲」。
就連iPod之父魯賓斯坦(Jon Rubinstein)也曾批評過iPhone將手機、相機及音樂播放器
等多功能集於一身,是不明智之舉:「有沒有一個可以煮咖啡的烤麵包機?根本沒有這樣
的組合裝置,因為它的表現不會比獨立的烤麵包機或獨立咖啡機好。」然而如今所有智慧
手機,都已將聽歌、拍照等多功能集於一身,反而成為手機的賣點之一。
還有科技雜誌,不滿iPhone沒有傳統鍵盤的設計,認為商用客戶要打電郵很不方便,還是
實體鍵盤較好用;評論員對第一代iPhone較大的3.5吋螢幕感到「不就手」,認為很易滑
手等等,這些說法經過10年的時間驗證,都證明蘋果iPhone的設計並沒有錯,反而開創了
現今手機的新操控模式。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初稿:09:08
更新:15:54
重新定義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