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卦點說明:( 下文為花蓮東昌定置漁場黃建衛的一些想法,
「歡迎大家理性討論」)
FB連結:https://goo.gl/WXXrus
FB內容:
*可愛的曼波魚與漁民的心聲......
曼波魚好可愛隨著潛水風行,愈來愈被人所知,台灣有許多潛水員每年花大把鈔票出國
潛水,就是為了一睹曼波魚在海中傻呼呼游泳的風采。但其實,在台灣東部太平洋上,也
一直都有曼波魚出沒,近年更因為曼波魚季的活動,每每引起一些「討論」......
下文為花蓮東昌定置漁場黃建衛的一些想法,「歡迎大家理性討論」,對第一線漁民而
言,他們也希望「年年有魚」,定置網也不是只有抓曼波魚而言,如何在兼顧大眾吃魚的
需求與生態永續上取得平衡?其實很多人都在想、在實踐......
但到底如何能讓漁業資源有效轉型成為觀光財?如何年年有魚捕?沒有人有標準答案或
一步到位的解決方式,也許多了解不同的想法、已做過的嘗試,才能推動更可行的方式.
.....(以上為黃小莫個人言論,不代表好嗨立場。)
文/東昌定置漁場黃建衛(此文原為黃建衛分享此圖文所寫:https://goo.gl/eWJZEY)
牠是一個生命,所以我們在結束它時也抱著我們的尊重與感謝。
我其實不太懂,吃一隻紅魽跟吃一隻翻車魚,在我眼裡牠們一樣都要被處死,也會經過
死亡掙扎的過程,但是擺出來一個被說好棒棒,好新鮮,一個被說末日來臨,那是人類在
攝取自然資源裡最醜陋的一面,但不也是在告訴我們,牠們的生命是這樣結束的,所以我
們要好好珍惜嗎?
早期翻車魚因為只吃腸子,漁民抓到魚後,把腸子取一取就丟回大海,那時翻車魚的價
格並不好,但本著珍惜資源的漁民,想說結合餐廳能讓翻車魚被全魚利用,而推出那時的
曼波魚季活動,直到今日,翻車魚肉、皮、翅甚至是眼珠都可成為人類獲取蛋白質的來源
,而不是只是丟回大海當細菌和食腐動物的食物。
但每次依舊要被某些人士當作生態殺手來詬病,東部的被動式漁法定置網,不會因為辦
了曼波魚季,而去更努力的去抓更多的翻車魚進來,因為每年會游進定置網的比例就是那
些,也無法去想辦法抓更多,業者們也做出協定30公斤以下的曼波魚若是有混獲就挑出放
回海裡。
若用述諸情感的口吻,煽動情感的文字,批評漁民對魚的關係與情感,我只能說謝謝指
教。IUCN怎麼定出molamola為vulnerable的方式不知道在寫這些文章前有沒有去了解一下
?以及什麼樣的漁法抓哪一種翻車魨(masturus 屬和mola屬)的數量每年大概多少以及
所佔比例為何?
全台灣的翻車魚大概有9成來自花蓮,在定置網捕撈的隻數比例裡大概矛尾masturus:
圓尾mola大概有100-300:1(每個漁場的比例不同)我們漁場大概是圓尾mola會有1~3條
/每年。而矛尾masturus沒有出來曬太陽的習性,圓尾mola有,因此在天氣好看到外面滿
滿的鏢漁船在鏢的,就是圓尾mola,常常看到一船一趟,就是一個定置漁場整年度mola捕
獲量的3倍......
曼波魚結合觀光等事情也不是沒有人做過,以前花蓮縣政府所辦的與曼波魚共游的廣告
看板,依舊放在我家倉庫裡,用來給遊客盥洗的更衣貨櫃因為沒有經費維護,早就在海邊
形成巨大廢棄物。而這個活動在10年前定置網業者也是欣然支持,免費提供活體翻車魚以
及幫忙架設圈養的箱網,但是七星潭的環境因為有時潮流過強,游泳能力不好的翻車魚會
摩擦網子,一方面身上寄生蟲又多,產生的傷口在這樣的環境下會開始脫水,沒多久就死
亡了。
七星潭直接面對太平洋,夏天颱風季節6至10月份有颱風所產生的太平洋長浪,網子都
得收起來,不然就是有錢到箱網被捲走再換一組新的,冬天東北季風強勁的時間大概3至4
個月,如果與潛水業者結合,應該一年只有4個月可以工作,其他時間都吃西北風。然後
翻車魚來的魚汛期是1月份和4月份前後,不留下這些魚的話,也只能看兩個月,其中大概
扣掉流水沒有進來的時間剩不到一個月。
我們甚至在人工的陸上水池環境中,試著飼養矛尾翻車魚,但是最久的紀錄也只有40天
左右,維持生命的成本,並不是大家所想發展觀光可以帶來更多的收益這麼簡單。
定置漁場沒有違法捕撈法定保育類,按規定回報捕撈數量給政府和漁業研究單位,還將
捕撈過程提供民眾們了解,卻在網路上惹得罵聲連連,反倒是捕撈到真的保育類,但將魚
體棄屍大海的漁民,無人重視監督.......
滔滔 Ocean says補充:
翻車魚 (Mola mola) 被列入IUCN紅皮書易危物種,是根據現有全球資料顯示,因為在
南非等地大量的混獲,混獲被認為是較難管理的漁業行為,所以在評量族群遞減率和頻危
程度的關係上較嚴格,(如果是鏢刺漁業就比較能像原文說的控制大小和數量),混獲中
發現翻車魚的比例越來越低,可能表示族群量下降,以第3.1版的A4bd規範,適用混獲物
種(比較嚴格)的標準列入易危。
但台灣有翻車魚的漁業,是否地區性族群也與其他地區根據混獲進行的評估一樣有下降
趨勢?可能還需要針對在地族群做評估和管理......(後方連結為IUCN的Mola mola的評
估報告:http://www.iucnredlist.org/details/summary/190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