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營運中心(英語譯名:Asia-Pacific Regional Operations Center)是中華民國政
府於1990年代推動的經濟政策,以發展台灣成為亞太地區的經濟樞紐為目標。所謂的「營
運中心」是指六項專業中心,包括製造中心、海運轉運中心、航空轉運中心、金融中心、
電信中心和媒體中心。[1]
亞太營運中心概念最早是由日本經濟學家大前研一在1993年間提出[2],時任經濟部部長
蕭萬長採納了這個想法,並將「推動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做為接下來幾年李登輝政府
的經濟政策主軸與口號。原本政策上制定推動的時程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為1995年至
1997年,第二階段為1997年至2000年,第三階段則從2000年開始;三階段的目標分別是改
善台灣經濟體質、調整經濟結構,並在2000年成為亞太營運中心後繼續鞏固這個地位[3]
。但由於之後的政黨輪替和國際情勢的變化,該計劃的推動並未如預期中順利。
2000年陳水扁政府執政後,擱置亞太營運中心計畫,改為推動建設台灣成為「綠色矽島」
[4],因此亞太營運中心計畫在2000年後就不再是中華民國經濟政策的主軸,但綠色矽島
政策最終並未獲得成功。2008年馬英九政府上台後,又嘗試讓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也
是失敗
亞太營運中心
黨國時代洗腦教科書騙說台灣海運位置在亞洲中心
所以亞太營運中心發展可期
你把視野限縮在東亞 當然自以為在中心啊
怎麼不把視野拉遠點 看整個歐亞大陸之間的貿易線 台灣會是在海運位置的中樞???
有沒有黨國教科書洗腦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