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deitly (一萬光年的愛情)
2017-01-17 00:39:19這不正是在上位者希望人民乖巧順從的教化語言
看看這幾年台灣出了好多慈善團體,宗教山頭
全台灣從善之人比作惡之人多很多吧
結果還不是一路走下坡直到現在
台灣人夠會忍耐順從了: 責任制,養退休軍公教,忍耐科技業六輕的汙染,司法亂判,低
薪高房價。。。等
積德有什麼用呢?
出生率這麼低代表這裡已經是影響生存條件嚴苛的環境
推行這些思想的主要目的應該只是三個字 吞下去
吞到死就解脫了~
※ 引述《jospa (jospa)》之銘言:
: 看到一些噓文,似乎有鄉民不知道什麼是行善積德。
: 從小一直聽老長輩在講:
: 要積陰德,不給自己也可以給子孫。
: 多年後才明白老人所說的話很有道理!
: 為零基礎的人科普一下,陰德的學問。
: (一)陽德與陰德:
: 什麼叫陽德?
: 做好事讓別人知道了叫陽德,
: 不被人知道叫陰德。
: 陽德報得快,做了好事,讓別人知道了,
: 別人稱揚你,讚嘆你,
: 給你些物質回報或者獎狀什麼的,
: 表揚表揚,報掉了,報掉了就沒了。
: 什麼叫陰德?
: 做好事不讓人知道叫陰德,
: 陰德福報大,積得久。
: 不要怕德積不住,
: 你的德積在那裡永遠是你的,
: 別人偷不去、搶不走,自修自報,
: 因為那是一種能量。
: 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卻無時無處不在。
: 陽德積不久,多是隨修隨報,
: 陰德積得久,且越積越大。
: 所以做了好事最好不要讓人知道,
: 不讓人知道的德行就越積越厚,
: 後面的福報就大。
: 可以福澤子孫。
: 如果讓人知道了,報掉了,報掉了就沒了。
: 陰德是改變命運變好的原動力,
: 古人非常重視陰德,
: 反而認為陽德(做了點好事嚷嚷的人們都知道了),
: 只是得到了一些虛名,
: 於改變命運變好沒有太大的實際利益。
: 如果做了點善事便大肆宣揚、沽名釣譽,
: 使名譽超過了實得而浪得虛名,
: 那麼這種“陽善”,
: 非但得不到福報,反而多遭橫禍。
: (二)陽惡與陰惡:
: 私底下做壞事不讓人知道叫陰惡,
: 陰惡的報應更嚴重。
: 幹壞事叫人知道了叫陽惡,陽惡也積不住,
: 一被人知道就報掉了,報掉了就沒有了。
: 所以自己曾做錯的壞事要讓人知道,
: 不要隱瞞,越多人知道越好。
: 為什麼?報掉了,報掉了就沒有惡了。
: 所以道教佛法和基督教裡面都講懺悔,
: 真心懺悔,改過向善,永不再犯,罪業就逐漸消失了。
: 所以做壞事要讓別人知道,越多人知道越好。
: 罪如霜露,太陽一出,罪業消融。
: (三)陰德很重要,如何積陰德?
: 請記得,陰德就是默默做好事,不告訴別人。
: 陰德要積得深廣,才有力量轉變命運。
: 錢少如何做好事積陰德?
: 許多人,一提到“做善事”,
: 就會有一連串的意念:
: “這是有錢人做的事。”
: “收入不多,怎麼做到善事?”
: “要捐錢出去?”
: 這是一個很大的誤會,
: 認為“做善事”就等於出錢。
: 要“出錢”,才能“做善事”。
: 其實,做善事的範圍相當廣,
: 有“出錢”做的善事,
: 如:
: 開設醫院、建養老院、辦孤兒院、
: 救濟飢荒、施衣濟寒、捐印善書等。
: 也有“不出錢”能做的善事,
: 如:
: 愛護小動物,
: 解除他人冤怨(調解怨恨,化幹戈為玉帛),
: 替人隱惡揚善,息除是非爭端,
: 原諒別人過犯,宣揚善德,
: 出言語安慰病危或輕生之人,
: 鼓勵意志消沉之人,
: 勸人信因果,種福因,
: 施恩於人勿求回報,捐血救人,諸如此類,
: 都是不用花錢而能做到的善事。
: 由此可知,“做善事”不一定要“出錢”,
: 最要緊的,是要“發心”去做!
: “做善事”的範圍很廣闊,
: 處處都是“種福之門”,
: 只是世人有無立“心”去做而已!
: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默默行善的無名英雄,
: 他們都是在種福。
: 更有不少人做善事不給人知,不給人見,
: 如匿名捐款濟貧,
: 暗中息除他人冤怨,暗中替人消災解厄,
: 暗中成全他人等等,這些人種的福德更大
: (四)我們一生能留給兒孫創造什麼最有保障?
: 我們能留給兒孫什麼?
: 財富雖誘人但會讓兒孫失去志向。
: 廣積陰德最好最保險,誰都奪不走。
: 我們必須體會到:
: 人生總難免一死。
: 一旦大限到來,一切東西都無法保留住。
: 縱使自己的身體,仍然會捨棄,
: 何況那些身外之物呢?
: 一個人死了以後什麼東西都不帶走,
: 而只有帶走自己今生所做的善惡業,
: 隨著這善惡業去投胎。
: 【積惡之人,即使錢財多,兒孫也無福消受】
: 例如眾人皆知的大貪官和珅,
: 他一生追求財富地位作惡多端,
: 可是他的兒孫遭殃。
: 和珅在位時作惡多端,
: 但是深受乾隆皇帝的寵幸,
: 在位時久久不衰,一手遮天,
: 貪污的錢財相當於清王朝十年的財政收入,
: 但是很少有人了解,
: 厄運在他死前就頻頻眷顧他,
: 被嘉慶帝抓捕抄家處死之前,
: 家中出現了種種凶相,這些全被記錄在史料中。
: 中國嘉慶元年七月初七,
: 被和珅視為掌上明珠的次子剛滿兩歲就夭折了,
: 僅僅過了兩個月,
: 和珅的弟弟四川總督和琳,
: 又在軍中染上瘴氣身亡,
: 和琳又是他官場上的一大支柱,突然暴亡,
: 和珅格外悲痛,嘉慶二年,
: 和珅的孫子也夭折了,
: 嘉慶三年二月,
: 和珅結髮三十年的妻子馮氏,也撒手而去,
: 不到一年,他本人也成了泉下之鬼。
: 和珅死後他的兒子豐申殷德在河北冀州找了一塊地草草的埋葬了和紳,
: 和珅只活了49歲,
: 這個最為自信的,聰明蓋世,
: 上可弄君,下可欺民的一代奸雄,
: 生前最大的特點就是不信因果報應,
: 落得了連貧民百姓都遠遠不如的悲慘下場…
: 【積德之人,即使沒有遺產,子孫也自會繁榮昌盛】
: 在歷史上,一人行善積德,
: 惠及子孫的例子比比皆是。
: 例如范仲淹,
: 范仲淹的子孫後代經歷了多少朝代更替,
: 仍受到人們的尊敬。
: 范仲淹貴為宰相,
: 一生竭盡全力救濟貧困百姓,
: 平時把所有的錢財都拿去救助百姓了,
: 他死時,家中甚至拿不出錢辦後事。
: 但范仲淹的子孫綿延了八百多年,
: 至今范家後人有百萬人,
: 很多是當代名望人物。
: 假如你也像範仲淹一樣好心腸,
: 你的子孫也一定會繁榮很多輩的,
: 這是祖宗積了德,陰德庇佑啊。
: 這也驗證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 他以身表法給我們看了。
: 范仲淹表了一法,表的是樂善好施,
: 和珅也表了一法,表的是臉厚心黑,
: 不過兩個人的下場截然不同罷了。
: 為什麼一般人大都“富不過三代”,
: 而范仲淹的家族竟能興盛了近千年而不衰呢?
: 因為一般人大多不懂得行善積德的道理,
: 又不教育子孫行善,並且無時無刻都在造惡業,
: 所以容易出敗家子。
: 一出了敗家子,你再多的財富也完了。
: 生命無常,行善貴在及時。
: 有人說人生有兩件事不能等,一是孝順,二是行善。
: 因為我們不知道死神何時會來臨,
: 所以應該趁早修善積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