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nanami56 (I 佛 U)》之銘言:
: 如題
: 台北市人口不是最多
: 土地更不是最大
: 為什麼分錢的時候分比別人都多?
: 統籌分配款是全民稅金吧!
: 台北人這樣484在撕裂台灣?
: 台北人這樣484在吸全台灣人的血?
: 有八卦嗎?
: 啊對了
: 我幫崩潰的南部同學問的
統籌分配款的精神,原本是促進「區域平衡」的重要系統
先行考慮人口、土地面積,最後才是「其他因素」,這邊引用政府委託的研究文章
世界各國政府之財政分配制度因體制而有所不同,無論是聯邦制或是單一制國家,
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都有垂直與水平的財政調節制度,以平衡國家區域間的發展,
這些財政調節的制度設計都是府際間的「財政移轉制度」,
一般而言包含了「統籌」、「分成」與「補助」制度。
<地方基準財政需要與基準財政收入之研究>,行政院經建會委託就計畫,2000年。
題名:如何透過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及補助款之分配激勵地方政府開闢財源
貢獻者: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國立政治大學財政學系
原始文章:http://tinyurl.com/gmxg2oj 14 頁
◎ 統籌分配稅款的分配依據
(一)財政能力(fiscal capacity)
財政能力係指政府支應公共支出的能力,在進行統籌分配稅款的分配時,
由於所考量的因素係以「平衡」為先,因此財政能力較差的地方政府,
亦即財政能力低於平均水準越多者,按理則需分與較多的統籌分配稅款
而通常被拿來作為 「財政能力」的衡量指標有以下三項:
1、『稅收』:地方政府的稅收多寡受到所轄面積、人口數、工商發展之影響,
因此若以稅收之絕對數字作為衡量將會有失客觀,一般多以各地
方政府之 「平均每人稅收」作為地方政府財政能力之評量指標。
(下略)
(二)財政需要(fiscal needs)
為地方政府為提供一定基準公共服務時所必須要支付的成本,為維持各地的
公共服務提供水準均等化的目的,通常對於財政需要較高的地區則需分配較多
的統籌款,以因應當地為提供公共財所需財源,依據的指標大致有:
『人口』、『土地 面積』、『其他因素』。
(下略)
回來看看統籌分配款過去幾十年在直轄市的分配公式
近三年轄區營利事業營業額平均值 X 50%
轄區總人口數 X 20%
轄區土地面積 X 20%
最近三年度財政能力平均值 X 10%
現在正是不分區域,攜手支持區域均衡發展的時候
請撥冗參與近期倡議的連署,「北部減壓、中央行政機關南遷」
僅需按下「我要附議」並於信箱收一下認證信。
§ 連署 → http://tinyurl.com/PFCCTW0
為區域均衡、永續發展,許一個願望
「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Martin Luther 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