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中國真的是台商救起來的嗎?

作者: Joey818 (時代趨向和平 也不再振奮)   2017-02-04 11:32:48
※ 引述《c1951 (QQ)》之銘言:
: 蔣經國過世後1年 1989年64天安門事件 一堆歐美外商紛紛如驚弓之鳥 快速撤資
: 當時民國78年幾乎也沒多少台資 所以也沒什麼好撤的
: 但是這個moment 只有一個人 不但沒撤資 反而逆勢加碼投資中國
: 那個人會是亞洲首富不是沒有原因的 https://goo.gl/NYf6GY
: 1989~~1995這段期間 幾乎6成以上的外資 都是香港資金進入投資
: 台資還不成氣候 連5%都沒有
: 反而是李登輝1996年之後 提出戒急用忍政策時期 台資投資中國反而大力成長
: 擋都擋不住 各種管道透過香港+合資 規避台灣政府審查 投資比重大幅增高 很諷刺吧?
: 但是市場就是這樣 講時機的 你晚人家3個月 就差很多了 更何況是晚了香港6.7年
: 香港的人均gdp當時和台灣也就越拉越大
台灣最關鍵的時機點是1993左右 那時就該全力轉型了
結果轉半套 沒辦法 由一個沒世界觀的李登輝當總統
九○年代初台商開始西進
李光耀說台灣未來會把新加坡甩開 新加坡慘了
結果呢 正好相反
是台灣看不到星的車尾燈 真他媽廠廠
李光耀如今國際皆知 連季辛吉都推祟
李登輝名號拿到國際去 who?
也難怪他一生嫉妒李光耀
台灣轉半套自誤 現在被轉全套的韓國追過去 也是剛好而已
韓國也不是從97金融風暴才痛定思痛全面改革的
八○年代末期就開始規劃了
韓流2000年就起來了 若1997才開始的話 才三年怎麼夠?
【管中閔談兩岸經貿25年】
文/童清峰
一九九二年元月,年近九旬(八十八歲)的鄧小平身子孱弱,決定動身前往深圳、珠海和
上海,這趟為期一個月南巡的歷史性之旅,至今已經二十五年,台灣前國發會主委、中央
研究院院士管中閔對這段時間兩岸經貿關係的變化有深入的觀察,最近他分別受邀在政治
大學、新北市政府發表專題演講,他認為,過去兩岸經貿關係,台灣對大陸投資只出不進
,貨品多出少進,並非穩定的均衡;唯有改變思維和產業結構才可能改變兩岸經貿關係。
「現在很多人把兩岸過去的來往都污名化了」,管中閔試著想要加以澄清,他的結論是,
二十五年來兩岸的經貿關係,主要是產業求擴張的自然演變的結果,和政策變遷的關係並
不大,這無疑是對被貼上傾中標籤的馬政府做了最有力的辯護,可惜正義來得太遲,總統
馬英九早已卸任下台。
為了了解過去二十五年來兩岸產業的變遷,管中閔投入相當大的工夫,這位計量理論專家
從上萬項產品中一個一個比對,從中分析出口的比例,「我們知道要花時間,但沒有想到
花這麼多時間」。
他認為,一九九二年是大陸轉折的關鍵。「相對於大陸來講,台灣也是個關鍵時刻,一九
九一年五月一日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同一年年底,資深國民大會代表全數退職,政經體質
產生根本性的轉變。換句話說,法理問題解決後,才能以新的態度面對大陸」。兩岸幾乎
在同一時間丟掉包袱,以新思維面向嶄新的未來。
從一九九二年至今,管中閔將兩岸經貿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一九九二年到二零
零一年,此時期是大陸再度確立改革開放方向,台灣則開始摸索兩岸經貿關係該如何面對
。第二是二零零二年到二零一零年,兩岸先後加入世貿組織(WTO),兩岸經貿開始快速
升溫。第三是二零一一年至今,兩岸簽訂ECFA(《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後進入制度化協
商時期。
在第一階段中兩岸關係重新確立。當時經建會(國發會前身)提出「亞太營運中心」計劃
,以發展台灣成為亞太地區的經濟樞紐為目標,被認為是台灣經濟再突破的大戰略。管中
閔表示,亞太營運中心以大陸為腹地,依靠大陸的市場發展,可是李登輝的「戒急用忍」
政策等於否決這個政策走下去的可能性。
二千年陳水扁政府執政後,擱置亞太營運中心計劃,改為推動建設台灣成為「綠色矽島」
,但綠色矽島最終也淪為口號。
管中閔指出,在一九九二年大陸的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總值)不過
是台灣的兩倍多(四千九百六十億美元對二千二百三十億美元),到了二零零一年,台灣
稍微增加一點,大陸已經增加了兩倍多,更快的發展是在後來。雙方的GDP在第二階段差
距更形擴大,到了二零一零年,大陸已經增加將近十二倍,台灣才剛剛翻倍。
李登輝的戒急用忍並無法阻擋台商西進,在第一階段,台灣超過二成的出口集中到大陸。
管中閔指出,第二階段對陸出口進入快速成長期,躍升至四成,意味著無論是戒急用忍、
積極開放或積極管理,都未能改變此一趨勢。直到第三階段,這股大陸熱才告冷卻,以二
零一五年為例,輸出大陸佔比百分之三十九。但對陸投資比重只升不降,第三階段平均年
核准投資一百一十五億美元(一五年約一百一十億美元),遠超過外人對台直接投資(一
五年約四十八億美元),這現象說明了台灣還繼續往外投資,但外資對台卻步。
管中閔進一步分析個別產業對大陸出口比重的變化。他說,前五大出口產業(電機、紡織
、機械、光學、塑膠)佔總出口比超過八成,一九九六年後電機為台灣最大出口產業,二
零一五年佔比高達百分之五十一。其次是光學產業,過去十五年需求大幅增加,第二階段
快速成長,佔比最高達百分之十八點三,到了第三階段開始下降,一五年掉到只剩約百分
之十一。
台產業出口競爭力衰退
比較特殊的是,紡織業佔比一路下滑,從百分之二十下降到百分之一點九五;機械業則從
第二階段開始衰退,從百分之十三點六下降到百分之七點一。管中閔指出,到第三階段,
所有產業都呈負成長,只有電機微幅成長。「變成負成長,因為台灣產業出口競爭力衰退
。」他說:「競爭力衰退可能有兩種原因:一種是外國競爭者取代我們,譬如韓國,另一
種是大陸產業升級而被替代,本來要買台灣東西,現在不需要了。」農產品部分,受惠於
兩岸氣氛和緩,大陸刻意來台採購虱目魚等,成為少數受惠者。
「過去產業外移到大陸投資,與台灣產業產生某種垂直分工,在台灣買半成品,甚至機器
設備,到大陸重新組裝,再出口。」管中閔解釋,「經過十幾二十年發展以後,大陸產業
逐漸起來以後,投資帶動貿易的做法已經不work(失效),所以以前投資增加,貿易也增
加,現在第三階段,投資還是增加,但已經不是來帶動貿易了,顯然是在做一些別的事情
,包括把產業重心放到大陸」。
他認為在第三階段,台灣產業以投資帶動貿易的兩岸分工形勢已經出現根本變化。台灣產
業外移,久了很多就在地化,譬如大陸很多地方都有規定,給台商稅務優惠,但採購、供
應鏈要由當地提供,像重慶就是這樣,而且廠商西移到西部以後,在台灣採購再運回來,
成本已經不划算,在沿海還有可能,因此,外移產業無可避免在地化。其次,大陸本身產
業升級優化,供應鏈已經不需要完全仰賴台灣,甚至在產品上成為台灣的競爭者。
當產業競爭力下降,廠商不外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關廠,或者要求政府幫忙,看能不能維
持競爭優勢,可以多賣一點到大陸。「這就是為什麼需要進行制度性協商,兩岸要簽署
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主要理由。」
然而在台灣ECFA已經被污名化,綠營過去批評ECFA將導致台灣淪為「中國的附庸」、「出
賣台灣主權」、「犧牲弱勢產業」、「傷害農民和勞工」等,尤其太陽花學運捲起全台風
潮,幾乎使得ECFA難被社會理性討論,過去綠營只談它的壞處,馬政府只談它的好處,但
相信的人不多,而且人云亦云,造成相當大的誤解;雖然已經政黨輪替,也沒有人會再關
注ECFA,做過國發會主委,管中閔相當執著,他深入研究後,強調ECFA對台灣產業利大於
弊,並非綠營所言會讓台灣產業完蛋。
他以個別產業的「早收清單」(Early Harvest)進行分析,發現光學產業平均(每款)
效益約二十三點四億新台幣(約零點七四億美元),這個產業ECFA開放十款,總共效益約
二百三十四億新台幣,雖然光學整體出口緩慢,但光學的獲益有助於減緩台灣的衰退。其
次機械產業平均每款效益約七點三八億新台幣,開放一百二十五款,總共效益約九百多億
新台幣。
「電機是負一點八二億新台幣,這跟我原來的預期相反。」他說,真正得利是塑橡膠業,
平均每款效益為十一點八億新台幣,總共效益約一千二百多億新台幣。「記住,這不是賺
錢,而是因為有了ECFA額外得到的好處,所以我的結論是,適當的貨品貿易協議,有助強
化出口優勢,減少劣勢。」他強調ECFA產品只佔台灣總輸出產品的百分之十,「這只是服
貿,一旦後續的貨貿也協商完成,屆時台灣可以得利更多」。
「早收清單只佔我們百分之十五,我們就可以賺這麼多。談貨品貿易協議,是真的對台灣
有好處的事,要不然為什麼去做?」貨品貿易協議歷經十二次談判仍未完成,目前停擺。
台灣難再主導兩岸分工
面對台灣的經濟困境,過去的主流思維是開發新產品重新掌握兩岸分工的主導優勢,「我
認為這個方法絕對不可行」,他說,從過去的例子(不管是DRAM、面板等),以及大陸產
業的發展情勢來看,不論什麼產品,台灣未來都很難再回到以前主導兩岸分工,簡單講,
台灣要認清現實,雖然藉貿易協定可以稍微改變產業的優劣勢,但他認為這也只有短期效
果,長期來看,產業優勢最終還是由產業競爭力決定。
管中閔認為,台灣現在對大陸投資只出不進,商品多出少進,表面看對台灣有利,但卻非
穩定的均衡,因為當大陸無法投資台灣的時候,它還是要發展自己的產業政策,等它發展
起來,台灣就被取代,所以他認為更平衡的兩岸經貿關係,才可能創造新的合作模式。
作者: lon0623 (broaden)   2017-02-04 11:48:00
李登輝就是算出長久以後會對台灣不利才推戒急用忍的李講的的確也是事實不是嗎? 現在的狀況就可以證明了後來中國方向全部都抄台灣的只是中國市場好賺當然老闆會想做比較容易的
作者: Myfun (So Good)   2017-02-04 11:47:00
根本是台商短視近利造成今天的結果,矽賀!
作者: Ryan823 (想當當)   2017-02-04 11:47:00
吃屎啦,你台商因為供應鏈在地化導致吃鱉,反要台灣政府
作者: windyyw (ff)   2017-02-04 11:44:00
優文推
作者: lon0623 (broaden)   2017-02-04 11:44:00
韓流還可以起來還有一個原因是韓圜大貶那有什麼好優文的 李登輝評估很正確
作者: lon0623 (broaden)   2017-02-04 11:40:00
去中國做一樣的事不是轉型八零年代規劃的東西2000年還可以用喔太天真了
作者: piggy37 (小時)   2017-02-04 11:39:00
轉型就是去中國 當時村里一個老闆被說客到中國
作者: lon0623 (broaden)   2017-02-04 11:36:00
亞洲金融風暴對韓國打擊太重了轉型是很困難的 反而是垮掉再起比較容易畢竟人才技術還在
作者: wqj3701   2017-02-04 11:35:00
韓國現在除了演藝圈也不怎麼樣吧
作者: lon0623 (broaden)   2017-02-04 11:35:00
因為韓國是被迫轉型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