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又惹議】發新聞稿推責任 Uber聲明全遭打臉
2017/02/04 鏡週刊
被交通部重罰三億元,Uber宣布將暫停車輛分享服務,一副要退出台灣市場的姿態。本該
跟政府好好溝通的Uber,不但不溝通,竟然再次大動作發出官方回應,態度強硬地撇清「
納管、納保、納稅」的責任,反而把責任歸諸於台灣政府沒有制訂相關法規,才導致Uber
無法遵從。不少網友以為Uber是要退出台灣,但其實只是暫停車輛分享服務,違法的Uber
Eats還在繼續營業。
面對交通部要求Uber「納管、納保、納稅」的合法落地原則,Uber於2月3日再次發出官方
回應,強硬反擊,並歸諸於政府沒有擬訂相關法規,導致Uber無法可循。
「我們不是一家計程車公司,所以要我們登記為計程車公司是很荒謬的。」針對「納管」
的問題,Uber辯稱,它是一家運用手機上的App,媒合願意分享車輛的駕駛和有交通需求
的乘客。
Uber表示,「如果先把Uber定位在計程車業,並強行要求套用符合該業者的所有規範,並
且沒有任何彈性鬆綁空間。這就像是喝湯硬是要用筷子一樣,這行不通的。」
然而,Uber雖然登記為資訊業,卻行運輸業之實,招攬無營業登記的自用小客車以兼差方
式營運,已違反公路法。Uber司機依行車時間、行車距離收費,本質上和計程車並無不同
,而且Uber司機所獲總車資要繳20%費用給Uber,因此Uber早已逾越了單純的資訊服務業
範疇。一位學者就批評,交通部曾經開了很多路給Uber走,但Uber都堅持不要。就連Uber
亞太區總經理來台,被問到Uber為何一定要堅持立新法?立的新法就一定比原來台灣的法
令好嗎?他也絲毫說不出所以然。「相對於許多想來台落地給台灣政府管的中國OTT業者
,看到蔡政府對Uber的態度都羨慕死了。」該學者說。
主管機關交通部也反批,Uber如果不要申請為計程車業,也可登記為計程車服務業,因Ub
er而產生的交通運輸行為是事實,尤其涉及消費者權益,納管是必然,交通部筷子和湯匙
都有給,請Uber多加善用。
至於「納保」問題,Uber表示,「每一趟在Uber平台上媒合的搭乘服務,都會受到保障」
,並且已找了在地保險夥伴制定了額外的保障。不過,Uber卻推託,要等待台灣政府願意
為車輛分享營運模式制定合宜的法規規範,他們的保險合作夥伴富邦產險需要政府放行才
可開始承保。
金融業人士指出,Uber不見得一定要在台灣買保險,如果有誠意要解決納保問題,可以先
在國外購買相關保險、讓台灣用戶得到保障,就像旅客出國前購買的意外險,在國外同樣
可以得到保障。
關於最大的爭議,也就是「納稅」問題,Uber自言,「從4年前我們在台灣落地開始,我
們就超明白,我們要繳納所有適用於Uber車輛分享營運模式的稅。」甚至自詡為「協助推
動跨境電商稅法案之一的公司」,卻因台灣還沒有相關的稅法,以致Uber無從繳稅。
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副教授葉家興指出,一般計程車定價考慮到登記、維修、駕駛人和車
輛保險、以及稅收等費用,然而,Uber卻完全不需考慮這些營業費用和稅賦。葉家興認為
,在分享經濟脫穎而出、引領不少理念突破的Uber,如今已像是成年人一樣,應該有成年
人的規範與責任,不能再以「科技公司」、「資訊平台」的藉口卸責。
然而,從Uber洋洋灑灑近千字的官方回應,除了把責任歸諸於政府未有制訂相關法規、並
向總統蔡英文喊話之外,卻始終未見解決「納管、納保、納稅」等合法落地的具體做法。
另外,Uber透過強硬聲明反擊政府,讓不少網友以為Uber退出台灣市場,但實際上,他只
是暫停車輛分享服務而己,違法的UberEats卻還在繼續營業,也讓不少業內人士嘲笑,Ub
er整篇新聞稿不但沒幫上忙,反而被更多人看穿只會唬爛與卸責的手腳。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204fin001/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