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台灣並沒有不重視文化,是PTT某群本位主義者不重視而已
台灣的環境走到今日,早就脫離了技術驅動進步的時代了,那是1970年代全球都還沒
進入狀況,台灣趁機摸下來的空隙。
台灣當然需要有一定的科技水平與素質,但如果說要在某項技術上取得全球性的領先
地位,以台灣的人口數量,還有投資金額,只維持一個領域的領先都很勉強,像這樣
百發齊放的科技研發路線,未免不切實際,最後投資只會不上不下,落入中級國家的
陷阱。
日本能以科技立國,是因為基本上還有一億人的基數,而且受到嚴密高壓,幾乎階級
化的密集教育,還有因人口基數下帶來各領域產業的整齊;台灣在特定領域上的技術
領先,「可以是」台灣賺取外匯與「小圈圈」「獨善其身」的工具,但「不可能是」
帶領台灣經濟、驅動進步的標竿。台灣國寶台積電、大立光賺的再多,對鞏固台灣地
位有巨大的貢獻,但不可能帶起台灣的薪資。
要謀劃公眾整體利益,要顧的還是大多數人,台灣服務業佔經濟總量的 70%,薪資不
振的主要來源都是在這裡,除了央行貨幣政策打壓內需與服務業之外,台灣的服務業
「文化力」欠缺,需求面來說:缺乏獨特性、缺乏精緻、做事隨便;供給面來說:管
理落後、效率不佳、沒有經濟觀念不務實,都是不重視文化所造成
但相對一片衰敗而言,台灣最有文化的兩個城市:台北和台南,在激烈的競爭之下,
已經有很多小地方開始發跡而且樹立新典範,是台灣文化進步最快的地方,科技是註
定拼不過人家,只有文化是生活的一部分,無可取代的、獨特的。
我常講一個比喻:「科技力」是「類比式的平滑曲線」,以寫程式來說,Junior、
Senior到Master,都有你的位置,短期訓練就可以馬上上手;但是「文化力」是「
數位式的跳階曲線」,你的文化力達到100之前,1~99都會完全沒有意義,很難變出
產值,更慘的是下級的人會完全看不懂上級的人高深奧妙的點,還以為是簡單、誰
都可以做的東西
台灣不少人,PTT八卦版很多人,就是處在那1~99之中茫然,覺得文化看不懂,沒有
用,若是如此,之後在文化資本的累積會逐漸拉開,當時代轉型,變成急需跨界人才
,恐怕是會落後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