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 聯合報
2.完整新聞標題:
※ 65年前為這理由…有了救國團
3.完整新聞內文:
2017-02-11 02:14 本報記者李光儀
救國團全名是「中國青年救國團」,更早的名稱是「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從名稱看,
大約就可猜到它的歷史背景。
這個成立於民國四十一年的組織,是國民政府來台後,蔣中正有感於國共內戰失敗,青年
工作不如中共是主因之一,所以改組「三民主義青年團」而成。首位主任就是蔣經國。
也因此從一開始,救國團就註定充滿黨國色彩。但是在那個年代,救國團的許多活動,確
實是當時年輕人的共同回憶。那時的寒暑假,從高中到大專青年熱中參與救國團的育樂活
動。時至今日,不少團康、旅遊、教育界的人才,或多或少都與救國團體系脫不了關係。
隨著威權時代過去,救國團也不得不轉型,解嚴後民國七十八年,向內政部登記為社團法
人;八十九年,再去除「反共」兩字。發展重點,也從過去的團康旅遊,逐漸轉型為教育
事業。各地的青年活動中心,成了民眾的平價旅遊住宿區。
但救國團的改變,並不能擺脫黨國時期留下是資產也是包袱的歷史。黨國不分時代取得的
許多土地、建物,成為中央到地方政府追討標的,救國團也被認定為國民黨的附隨組織,
積極追討。
值得觀察的是,僅管被認定為「不當黨產」,國民黨對救國團的遭遇顯得消極以對。原因
是黨國一體時代,救國團不過是執行國家政策,國民黨獲得好處有限。救國團登記為社團
後,與國民黨切割得更徹底。救國團累積的財富,與國民黨無甚關係。
從社團的角度來看,救國團坐擁大筆資產,許多租金、買賣價金受惠於黨國餘緒,一一釐
清並無不當。但假如完全上綱到「不當黨產」,可預見未來興訟解決恐層出不窮。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goo.gl/0MgM0m
5.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