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itywall (轉角處的驚嘆號!!)
2017-02-14 09:10:20最能夠臨場監管大小客車的人, 就是乘客
之前在 UBER退出台灣事件中, 我提出政府為何不能參考 UBER好的一面
利用乘客反饋機制, 對國內客運含大小客車的駕駛行為, 進行監管?
有人帶出風向, 此次大客車翻覆, 疑似疲勞駕駛造成
也有人問, 人都死了, 你怎麼知道是疲勞駕駛?
那個彎度, 車速, 與車身高度, 也可能是瘋狂駕駛造成的翻覆, 即便清醒也難避免
然而, 這兩者, 政府都該利用反饋機制進行臨場監管
疲勞駕駛 : 強制大小客車加裝駕駛閉眼偵測器, 反饋即時資訊供乘客知道,
進行提醒或進行休息
瘋狂駕駛 : 讓乘客能夠對大小客車進行不良駕駛行為舉發
舉凡高速駕駛, 惡意逼車, 甚至酒駕, 繞路, 甚至疲勞駕駛本身,
都該被幸運但不滿的乘客進行舉發
政府學習 UBER, 建立直達政府監管單位的評分系統,
多次被投訴, 就該暫停行駛資格
有人會跳出來說, 台灣鯛民多, 每個客車駕駛一下就點數集滿下台
此時就是系統對投訴資料的篩選能力
短期內, 我不相信哪一條法律下去就能夠改變整個駕駛民風與值班習慣
但臨場監管機制所造成的嚇阻效用, 希望能利用糾正制度,
導正明明有所謂職業駕駛資格, 卻開得亂七八糟的狀況
客運也是觀光門面之一, 政府口口聲聲拚觀光,
不要再假掰裝嚴肅檢討三天換下一題,
整天在那邊四平八穩祈福天佑台灣,
但事故還是一再發生, 只讓人覺得你光是祈福, 沒什麼效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