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蘋果
2.完整新聞標題:
廢胎推積恐釀登革熱 業者:盼政府解決去化瓶頸
3.完整新聞內文:
去年由於煤價大跌、加上有地方反對以廢胎作為輔助燃料,導致民間廢胎推積如山,至今
年底數量恐近10萬噸。橡膠公會呼籲,歐美日的廢胎有5至6成皆做輔助燃料,中央應與地
方協調,解開廢胎去化瓶頸,否則夏季恐有登革熱等公衛隱憂。
每當民眾的輪胎使用壽命一到,換下的廢胎會先放置在汽機車行、輪胎經銷商,再統一送
到廢輪胎處理廠。據橡膠公會統計,廢胎經破碎處理後,有60~65%送至紙廠、鋼廠、水泥
廠作為輔助燃料,10~15%製成再生胎粉,20~25%輕裂解為環保炭黑與焦油。
然而,去年因煤價大跌,廢胎被收購為輔助燃料的需求降低;同時間,不少環團向中南部
地方政府施壓,盼禁止造紙與鋼鐵業者燃廢胎,使台灣1年10~12萬噸的廢胎,去年竟有
30%~40%仍堆積在民間,外界推估假使問題無解,今年底累計廢胎量恐近10萬噸。
以建大(2105)、正新(2106)、南港(2101)等輪胎業者組成的橡膠公會指出,將廢胎
作為輔助燃料的熱值比煤炭還高,況且在日本或歐美等先進國家,廢胎去化為輔助燃料的
比例也在50%~60%,國內如果沒有足夠胎料回收的能力,處理比率應與國際接軌。
儘管環保署打算放寬廢胎出口規範,但橡膠公會認為此舉治標不治本,「萬一人家哪天不
買怎麼辦?」尤其輪胎廠每年繳交的廢胎處理費高達5億元,環保署應確保廢胎可確實去
化,「現在變成業者為了消化廢胎,等花第2次錢來處理,徒增營運成本。」
橡膠公會呼籲,政府可以要求、監督紙廠與鋼廠的排放符合標準,但同時間中央也要與地
方協調,而不是放任各縣級、市級的環保局「人人一把號」;
否則台灣的廢胎持續推積如山
「夏天到了這些廢胎可能孳生蚊蠅,最後發生登革熱怎麼辦!」
(侯良儒/台北報導)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inance/20170215/1056789
5.備註:
燒也不是 不燒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