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蓋不起高塔, 窮人堆中的富人也是窮
要知道, 生活環境品質才是最貴的
舉凡治安, 醫療環境, 空氣, 食品等等環境條件
都是一個積分概念, 整個環境都會由種種片面疊加變成新的形狀
身在窮人國, 周遭的環境品質就都會是窮的
此時富人也不會想繼續待下去,
有些人會選擇移民遠走他鄉, 直接升級環境, 有些人會選擇捐錢
也就是富人並不是只要賺錢就好,
還會反思錢也是拿來購買環境, 否則就移民了
因此資本主義的最佳化, 往往還得顧及這些邊際成本,
達到眾人小康程度但也不會多有錢, 通常就是最佳解, 有最佳平衡,
通常就是現狀, 因為它最穩定,
在這個處境下, 人均所得其實絕大部分是根據你的國土資源, 根本是大自然給的
生在幸運的國家如挪威, 挖到石油前, 是歐洲最窮國
一挖到石油, 就變成平均收入變最富國
所以根本不是因為杜拜人比你聰明所以開超跑,
也不是因為挪威人比你懂得公平正義所以均富, 而是他們的天然資源超爽der
拿大家熟悉的亞洲各國來看,
生在資源普通的國家如台灣, 你就是需要靠一些努力自己爭取,
否則就會像日本, 大多人小康, 但產業優勢一旦被剝奪, 一不小心就會變窮
生在資源更嚴峻貧瘠的國家如南韓, 如新加坡
就得要盡心盡力想方設法去包裝去改良,
去做各式各樣的環境利用, 進行附加價值的操作與輸出,
不做, 就一下子窮掉, 而且還是雪崩式的那種
但當你台灣的人均所得, 卻偏偏還輸給新加坡, 輸給南韓時
你可能會質疑, 是不是台灣的富人更壓榨所以賺更多?
事實不然, 南韓和新加坡的勞工, 根本不比台灣輕鬆, 甚至更操
而台灣的富人也沒有賺得比較多, 這種勞資結構如上述所寫, 是自然達到最適化的
而這便是為什麼說台灣空轉的原因,
關鍵問題絕不是要資方對勞方更加壓榨, 那會破壞邊際, 其實並非正解
操作機器都不會超過負荷, 更何況是對人?
國人該想的, 應是海上資源的開發, 本土糧倉的建置
甚至是如何具體催生繼起產業, 去支撐逐漸四面受敵的電子業
當政府目前的產發計畫, 最具體的竟是告訴你,
我們來弄個三義木雕園區拚觀光
....難道真的要普吉島化? 關島化?
※ 引述《rothenberger (經營之神 戴勝益)》之銘言:
: 資本主義發展至今
: 窮人自然會越來越多
: 以後勢必更嚴重 一堆自動化 機器人化 無人化的產業將越來越多
: 這些非知識工作者的人 只會越來越窮
: 例如學店畢業 北上只能當奴工 一個月兩三萬頂天 留在南部更只能等死
: 老了也是窮 活著也很累 為何不乾脆自然淘汰窮人呢
: 為何低價團要管制 出了事就當作自然淘汰呀
: 為何黑心食品要管制 窮人愛吃就給他們吃呀
: 塵暴幹嘛救 這些8+9救了幹嘛 浪費社會資源吧
: 以後是否年過六十沒生產力的窮人 如果自行安樂死
: 政府要不要發獎勵金給他們的下一代? 鼓勵這些人快點自行了斷
: 可否淘汰過剩窮人 打造完美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