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政府的立意,就是為了讓一些原住民新移民貧困家庭的子弟,能有一個脫貧的管道,
畢竟再怎麼說再怎麼做,
學歷第一還是不變的,面試前,
你有再好的能力,人家只看白紙黑字,看的還是學歷...
所以沒有好學歷,除非你是設計產業啦!有作品集,不然其實很難進好企業,甚至你說你要創業,沒有好學校的同學老師人脈加成,也是不容易的!
所以,能有這樣一個希望入學的管道,就是可以幫助一些人,當然不可能全部人,一些相對弱勢的人改變人生,
今天看到這篇
https://udn.com/news/story/6925/2288578?from=udn-relatednews_ch1012
真的覺得很替這樣的政策開心,
台灣需要的是更多人才,
不是更多鬥爭跟分化,
酸希望入學的人,只是怕自己考不上名額減少吧?
還是怎樣呢?
到底鄉民是什麼心態想酸這樣立意良好的政策呢?
當然啦…如果配套做不好,這個管道被利用就另當別論,但要酸也是酸配套不好?
-------------
任何事只要能讓台灣變好
一點點點點點,就算微乎其微,我都開心,
但請不要破壞分化對立內耗我所愛的這片土地,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