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敬,網路上頗為知名的歷史學者與評論家(?)
在今年的2月5日曾經評論過中國歷史上各朝代的科技等級,
結論是整個中國歷史科技,大概都是落後地區,而且不是近代才這樣,
大概從唐代後期開始就是如此。這和我們學的好像不太一樣。
===============================================================
《東亞的拾荒者食物鏈》
貴匪如果沒有日本人留下的瓦房店軸承株式會社,就造不出任何火控系統。滿洲國的老本
,吃了五十年。而且,後繼無人....斯大林承認,三分之二的蘇聯軍工是美國企業建立的
,再加上拉巴洛條約送來的德國技術,吃了三十年,終於吃不動了。
這個故事不是從列寧開始的,西方和東方的關係一向如此。土耳其帝國的海軍和砲兵,照
例由叛逃的基督徒組成。波斯人和莫臥兒人得到的武器,其實是奧托曼垃圾桶裡撿來的殘
羹剩飯....東亞火藥帝國連這樣的殘羹剩飯都沒有,把葡萄牙火砲用了三百年。吳三桂的
火砲,洪秀全接著用。蒙古人的大砲,林則徐接著造。瓦房店的軸承,從二戰用到現在,
仍然是不可替代的,顯然就是這種情況。
這種模式起源的時間,比大多數人的設想早得多,甚至可以一直追溯到歷史的黎明。殷商
和三星堆的青銅器,是一目了然的西亞風格。西周銅器的技術明顯退步,西亞風格也淡化
了。最合理的解釋就是,最早的技術員其實就是類似滿洲國日本工程師和南太平洋英國逃
兵的角色。他們消失以後,土著的徒弟就一代不如一代。
鮮卑和蒙古朝廷費了幾百年時間才學到的波斯織錦和瓷器技術,在明朝不到兩百年就....
失傳了。
明初的安南火器和弗朗機越造越小,最後還換上了木頭。大清如果多太平三百年,葡萄牙
火炮估計也會失傳。我親眼見到的十八世紀暹羅要塞火砲,已經比十九世紀的清國要塞火
砲既多又好。
鮮卑朝廷從突厥引進的鐵器技術,到宋朝已經沒有人會做。盔甲首先退化成鑲嵌鐵片的皮
革,然後增加了大量的厚紙板。是的沒錯,就是紙板做的。明朝又廢棄了宋朝的焦炭爐,
造出了一刀就能劈開的頭盔。這種頭盔只分配給將領,士兵是沒有的。滿洲人的甲冑在準
格爾看來屬於劣質,在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看來,過時了大概八百年左右,但明朝還是沒
有。
海洋的大部分營養物質都在沿岸和表層,底部的生命只能依賴幾百年前從水面沈下去的殘
渣....東亞在技術傳播鏈當中的地位差不多就是這樣,幾千年來一直吃內亞和南洋的剩飯
,僅僅比剛果河流域和美洲印地安人高一點點。
我不知道這種人怎麼會覺得自己夠資格鄙視穆斯林,大概是從清流和革命家鄙視李鴻章的
技術學來的。啦啦隊員對冠亞軍決賽的輸家喝倒彩,大概可以造成一種我也是贏家的感覺
。他就不想想所謂的輸家就是亞軍的意思,踏平除冠軍以外的任何人都是不費吹灰之力的
。帖木兒家族征服印度,還不是因為輸了河中麼....
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一點,遠古邪惡注定會征服貴匪。第一,瓦房店代表漢奸或輸入鏈
傳統。第二,人總是在端粒耗盡的時候死去。東亞統治者滅亡的時刻,就是最後一代見識
過內亞或其他輸出者的組織家和技術員消失的時刻。他們偷工減料的魔法師學徒開始冒充
本土費拉,用科舉之類手段從費拉中選擇繼承人....
============================================================
老實說,看到這種論點我是頗為懷疑的,
畢竟版上太多「宋朝文化和科技很強」的文章了。
有沒有這方面的八卦呢?
瓦房店:中國遼寧省下轄縣級市,由副省級市大連市代管。
瓦房店也被稱為軸承之鄉,與哈爾濱軸承、洛陽軸承並稱「哈瓦洛」,
在軸承行業口碑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