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寶四天王(雪舟、宗達、光琳、大雅)這次在故宮南院齊聚一堂
日本等級最高的三瓷器(鍋島、清水、古九谷)也都各有代表性作品過來
但看著本應開始營業的長榮文苑酒店,卻仍然以鷹架的形式矗立在南院對面,就可以看出
問題了。
當地業者就表示,南院展出的日韓東南亞西亞文物,藝術價值不高,希望能從本院移一些
文物來南院。
南院的問題最大的是交通與區位,其次是自以為文化中心的心態作祟。
臺灣的東方美術教育,長期以來就是認為中華文化是中心,其他的亞洲文化都是邊陲。所
以原本以海洋史觀、亞洲文物為訴求的南院,被當作是「次等的」也就不意外了。
臺灣現今中、老年年齡層,認識渡海三家(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的絕對比認識臺展三
少年(林玉山、郭雪湖、陳進)的來得多。就算都認識的人,認為前者的藝術成就優於後者
的也不在少數。這就是這種文化優越感的結果,同時也是藝術教育長期偏重前者所造成。
這次展覽的意義,除了同時能看到日本平時很難一起出現的珍寶外,我覺得也是比較中日
美學觀差異的好機會。跳脫認為日本文化是附屬在中華文化的錯誤觀念。
山水畫方面,從雪舟(訪問過明朝)的作品就能知道,與漢系山水是有所差異的
簡單來說,日本山水不重皴法,筆線也比較平整不好變化粗細
雪舟的山固然轉折過多,以致山看起來像是庭園中的怪石。但轉折處不像漢系山水會去做
書法般的轉折處理
量體則多用溼筆做淋漓般的暈染,皴法是比較節制的。
有人會說這是因為日本對於中國真正一流的畫家不認識,盡學到中國二流畫家的作品所致
我倒覺得是所謂的「中國一流畫家」其作品風格不合日本人胃口
例如明代賣到日本的漢畫,日本人都會加以裁剪分段欣賞,就能充分表示兩地審美觀的巨
大差異了
風俗、歷史畫方面,漢畫認為空間的展現是重點,界畫則要針對建築體細密描繪
在西方寫實主義來臨以前,漢畫的觀點使它大多必須捨棄室內的描寫,所以像清明上河圖
等風俗名作,都必須從室外視角來畫。連漢宮春曉這種描繪女子室內活動的作品也得如此
日本的大和繪被稱為「沒有屋頂的室內畫」,意思就是畫的是室內場景,卻不見屋頂
這種觀念是立基於描繪生活情況重於空間表現
或許不很精確但概括性來說,漢畫是形式主義,大和繪是鄉土主義
用金是漢、和藝術的最明顯差異
漢畫很少用金,卷軸形式也不利用金
日本的屏風象徵著日本將「藝術」與「工藝」的界線看得不那麼重的現象。在繪畫方面,
日本少用橫式卷軸,常用縱式卷軸和屏風。縱式卷軸表現瞬間所見,屏風則可表現像清明
上河圖那樣的時間發展性,但效果遠不如橫式卷軸。
繪畫底材的運用,或許也表達了兩民族的時空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