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技術是中立的,結局是災難的

作者: jerome2010 (就是這樣)   2017-02-24 17:48:12
1.媒體來源:
自由時報
2.完整新聞標題:
技術是中立的,結局是災難的
3.完整新聞內文:
一家新興的獨角獸,某短視頻分享平台的創始人剛剛對媒體說,它的使命不是改變
世界,而是記錄世界。這是一個算得上謙卑的說法。
  如果沒有這種平台,那個男生不會總是把鞭炮點燃放進自己的褲襠,滿地打滾尖
叫,吸引了幾十萬人的關注。另一個大媽或者大哥也不會總是吃蠕蟲,吃活蛇,猛灌
二鍋頭。千萬計的人們也就少了一些見他人自虐時感受到的“樂趣”,他們也許是獎
賞自虐者的“勇氣”,也許是滋養自己心理的陰暗面。
  如此多的現代人獲得了古羅馬貴族般的享受,那時的鬥獸場裡,奴隸和野獸相殘,
貴族圍觀尖叫。
  可見,這樣的網絡平台確實改變了世界,通過記錄、連接,世界變化了。
  可能,這位創始人的本意是,自虐和欣賞自虐原本就存在,鬥獸場年代久遠,並非這
些程序員和創業者們從無到有創造瞭如此之種種。天下本無新鮮事,他們沒有改變這
個世界的本質,沒有能力改變人性本身。不過,自虐和欣賞自虐確實發酵了,繁殖了,
有些人和有些平台成了放大器和加速器。
這個創始人的觀念代表了程序員以及相當創業者的普遍的立場。技術是中立的,平台是
中立的,連接是中立的,原子彈也是中立的,工具是中立的。你拿刀砍人,不要怪賣刀
的人。
  那些碰巧掌握了最先進技術的人,當權者,可能天然的喜歡這種立場。這種立場利
於技術的快速普及,利於在競爭中獲勝。實際上,如果不持有這種立場,幾乎一定會在
那些道德敗壞的社會的競爭中落敗。
那些懷有某種情結,或者抱著惻隱之心的人,如果在其工具或者平台上加入了道德判
斷,屏蔽了這些自虐的行為,那麼那些人就會湧向其他的更“中立”的平台,這些更
“中立”的平台就更可能有更多的用戶,更大的風險投資。
  你如果想贏,無論你本心是否如此認為,你都最好表示,你信奉技術是中立的,你
也信奉這個立場是公平的,於是也是免於道德問責的。否則,你就暴露了自己的貪婪和
虛弱。就有人指責你是個偽君子,讓輿論給你更大的負罪感。
但,技術是中立的,並不能成為一個無所不能的護身符。它是有缺陷的。
  技術是中立的。但在一個不是中性的土壤裡,技術會與土壤的特點結合,產生一邊
倒的效果。看起來就不再是中立的,而是有道德傾向的。人人都可以擁有一把槍,如果
在美國,這會讓每個人更能保護自己,但如果在阿富汗,這會讓所有人草木皆兵,寢食
難安。在一個國家,槍帶來安全感,在另一個國家,槍是驚慌之源。
  互聯網比槍更有力量得多。
  精通互聯網技術的黑客曝光名人的隱私,看起來是一個中立的行為,但隱私相對
少的真小人就不是很怕,隱私相對多的偽君子就會很受傷。剛剛過去的美國大選證實了
這一點。黑客的存在獎勵了真小人,懲罰了偽君子。
工具的放大作用,會讓人兩極分化。有自製能力的一類人,用它不斷加強自己,磨礪一
技之長成為立身立業之本。沒有自製能力的弱者,則自甘墮落,隨風飄搖,日漸沉淪。
這樣的故事不僅僅在短視頻平台上,即使在微博和微信裡也每時每刻上演。信息氾濫,
妖孽叢生,有的人能分辨,消化,吸收。更多的人沒有分辨力,就被洗腦,變得偏激,
傲慢,甚至瘋狂。
  對於弱者一類人,這些掌握技術、製造工具的程序員、產品經理、創始人們,似乎
無能為力。他們一直說,技術是中立的。任由無力者墮落,是這些當權派的無力之處。
可能他們不是沒有想過去警醒無力者,激勵墮落者免於墮落,但他們擔心失去已經獲得
的世俗的權力。
一位廣受業內讚賞的風險投資人剛剛對媒體說,如果人工智能再發展下去、自動化再進
行下去,可能會把人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20%的“有用”的人,一部分是80%的“沒用”
的人。由於科技發展太快,被淘汰的人可能不具備再重新自我學習和轉移到新行業的能
力和速度。將來,可能這80%的人會戴著頭盔在虛擬世界裡發洩精力,醉生夢死。
  這位投資人說,雖然我在做投資,在促成這件事的發生,但並不代表我樂見這件事
的發生。據媒體說,這位投資人當時不再習慣性的瞇眼笑,而是嚴肅起來。
  這位投資人是一個有勇氣的人。他承認了自己的無力感。我們極少看到這樣的袒露。
不要再以為這些當權者是強者。能激勵人性向上的人才是強者。靠著技術是中立的這一
立場成為當權者的人,對人性的可塑性閉口不言。任由墮落者墮落,他們無能為力,甚
至要再助推一把。
  更可惜的是,這20%的“有用”的人,對自己也未必能照顧周全。他們藏在技術是中
立的這個護身符下,最終卻也同樣可能受到它的傷害。霍金說,人類已經掌握了毀滅地
球的技術,卻沒有逃離地球的能力。
  既然有人可以往自己褲兜里扔鞭炮,可以生吃蛇,既然有人可以興致勃勃的觀賞這
些自虐。那麼,有個傲慢憤怒的人一時興起按下了核按鈕,或者一個天才在自家實驗室
裡做出了超級細菌並把它擴散出去,又有什麼奇怪呢?這20%的“有用”的人,跟那80
%的“沒用”的人的差別,看起來是在於智商和能力,而不在於道德和人性。 “有用”
的人,如果無法或者不願激勵“沒用”的人的人性向上向善,他們如何能看管好自己的
人性呢?
  短暫的沉默後,答,是。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goo.gl/t0dhTh
5.備註:
新聞談賺錢,常扯上關係無可厚非,
撇不清要跟過去劃清界線!
作者: johnhmj (耗呆肥羊)   2017-02-24 17:49:00
視頻一詞是中國用語
作者: ericinttu   2017-02-24 17:50:00
阿共仔用詞可以改一改嘛?
作者: zjin1126 (ZJLIN)   2017-02-24 17:51:00
到底在鬼扯三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