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6 (短ID真好)》之銘言:
: 我只告訴各位看官
: 這願望很美好 但現實很骨感
: 我之前在歐洲遇到的幾個德國人 都在抱怨德國的教育制度
: 德國的教育至度混亂 大約至少有有三種不同的制度在德國不同地區實施
: 然後 雖然國小依成績 會做初步的分類
: 但是 注意啦 但是
: 出國讀書的學生不在此限
: 這不是一堆人最討厭的階級複製嗎?
: 我遇到好幾個跑到羅馬尼亞讀書的德國人 讀什麼我就不說了 呵呵
你和這種哈棒民眾戳破幻想,是會引起眾怒的。
他媽的破了他們前面或後面的處女處男搞不好都沒這樣錐心刺骨。
所謂的國小高年級分流之前,還有一次較低年級的,這也算半分流
測啥?測語言、測德文。
移民的黃猴子、阿拉伯鬼? 想當然爾都是墊底。
雙語?雙你媽!
日爾曼是最不在這投入公費支出的,誰要你要移到血緣社會中。
那至於有的CCR,帶了小鬼回台灣,讓人家讚嘆洋娃娃好可愛.....
之後到哪受教育?
回德國去考最後一名分技職喔? 做夢。
當然是回本國,國中高中送還可以的私校(比方耶穌罩著的),然後
夾雜點洋津濱。
中文考試求點情、英文考試說點項 (沒法,母語不是英文這種粗俗的簡單語言)
然後混完了高中文憑。
看看鬼島考如何。
接著回家去當歐洲天龍人。
由於德奧地區都會在這些小子們出生的時候就留有紀錄,所以在其
相應的該受教育時刻都會追蹤通知,這點讓媽媽們好得意。
那要怎回去當天龍人?
只要考語言就好了,可以考三次。
考到A階段,就可以有資格去念大學。還不用像本土倒楣鬼一樣,
接受從國小高年級到高中畢業這八年的師徒制剝削甚至性迫害風險訓練。
那若只有B階呢?
「當德國的專門人員待遇也很好啊,呵呵。」
比較無恥的,在鬼島若中文不是很好,反而有機會因為測驗過不了,
申請唸德國的大學中文系,呵呵呵呵.....
若高中念得太認真的,反而就能力超過了,不允就讀.....
教育制度好到有點腦袋有機會得到想逃
還真是有夠讚........
: ※ 引述《QQMMWA ()》之銘言:
: : 在柏林市區的德國聯邦促進就業局布蘭登堡分局查詢室,一位媽媽和九年級中學生專注地
: : 盯著電腦螢幕,男孩念的是準備升大學的文理中學,他一臉稚氣、長著雀斑,「明年要交
: : 實習作業,我必須完成兩周的實習,所以來找看看有沒有實習機會。」男孩對旅遊活動有
: : 興趣,想找這方面的實習機會;媽媽在一旁抱怨,「這類實習機會太少了。」
: : 社會需要各行各業
: : 擁有海德堡教育博士學位的工研院區域研究部研究員王寶苑表示,務實而理性的德國人深
: : 信,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就業,對社會有貢獻,一個完整的社會必須由各行各業組成,不應
: : 只有大學生;德國極為重視職業教育,在德國,只有三分之一的年輕人會讀大學,三分之
: : 二則會進入雙軌職訓,接受該行業所需專業技能的培訓;包括工廠裡技工、銀行裡行員秘
: : 書,都是由雙軌職訓培育出來,並成為德國社會中堅分子。
: : 德國教育制度是在小學四年級時就進行分流,
: : 畢業時小學老師依學生課業及學習表現,成績佳者,則被分流至文理中學,
: : 著重學術養成,培育上大學專才;
: : 小學課業成績屬中庸或低者,則分別引流至實科中學或
: : 主幹中學,這兩者都是進入技職體系,學生大約十五、六歲時必須選定自己發展的行業。
: : 台經院副院長龔明鑫表示,小學四年級就決定發展方向,這看似殘忍,
: : 也是讓孩子及早認清,不是每個人都應該念大學,而是朝自己適合方向發展,
: : 發光發熱。
: : 事實上德國在中學階段,不斷透過各種方式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與目標。
: : 教育部職業教育及終身學習司長哈格(Kornelia Haugg)表示,在七年級時,
: : 會對學生進行潛力分析,發掘學生長處,舉例來說,有的人是德文、數字表現差,
: : 但動手能力不錯;她舉例,潛力測試的題目是,要一組年輕人,
: : 運用各種材料,布、紙等將雞蛋包起來,最後丟到地上而蛋不會破,就是藉此過程來觀
: : 察學生的反應。
: : 實作找尋職業興趣
: : 她表示,德國經驗是,透過實作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中學階段提供三到四次實習
: : 機會,讓學生透過動手做來找尋職業興趣,學校也會從企業或培訓機構得到回饋。生態職
: : 訓中心(GFBM)也經常配合學校舉辦實習活動,例如,會開放十歲左右的孩子到廚房去幫
: : 忙,開放讓學生實習一、兩天,實際了解工作內容。
: : 德國聯邦促進就業局布蘭登堡分局官員卡德勒(A. Kadner)說,在中學階段,學校每年
: : 帶著學生到促進就業局上課,了解就業市場狀況,包括那些熱門行業,薪水大約多少等等
: : ,讓孩子及早了解就業的重要。
: : 弗萊海特(職場陪伴員):我總是對求職者說:「做你喜歡做的事,只有在自己喜歡的行
: : 業,才有可能做到最好」。 特派記者鄭超文/德國攝影
: : 分享德國及早對孩子進行職涯教育,最終目的是要引導孩子找到職業興趣與目標,以利將
: : 來就業。值得一提的是,德國父母普遍尊重孩子的決定。
: : 父母尊重孩子選擇
: : 在台灣,教授或研究員父母親並不容易接受小孩念技職;德國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柏南可(
: : Karl Brenke)有三個孩子,其中一位男孩念了技職體系開了小商店。他還有一個女兒大
: : 學念了一、二年,想改學畫畫,他對女兒說,「畫畫可能會找不到工作」;女兒還是去畫
: : 畫了。他說,「我尊重女兒的選擇,職業要做得快樂,硬逼他是沒有用。」
: : 四十六歲的弗萊海特(Heike Freiheit)是一名職場陪伴員,她的工作是幫助就業有困難
: : 的年輕人找工作,她也是個母親。她總是對孩子們說:「要做你喜歡做的事,只有在自己
: : 喜歡的行業,才有可能做到最好」。
: : http://vision.udn.com/vision/story/7656/736941
: : 5.備註:
: : 一堆腦殘左膠 到現在居然都不知道德國是菁英教育 或說歐洲一堆國家都是德國制度
: : 小學就按成績分流 瑞士小六就強制成績分流
: : 整天以為歐美都是 美國那套快樂放牛吃草學習制度
: : 結果美國教出來的平民大眾 有80%是連基本知識能力都沒有的腦殘
: : 連算術都不會 當收銀員收銀機壞掉 找錢都有問題
: : 美國那套就是只能成就少數菁英
: : 普通人當白痴 整天吸毒酗酒開趴嗑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