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Fed (翻滾吧! 老宋!)》之銘言:
: ※ 引述《Fed (翻滾吧! 老宋!)》之銘言:
: : 藉著這篇文,回一下幾個事實。
: : 東方史學很容易忽略地一個部分:後勤。
: : 主因很可能是主筆者都是史官,用現在說法:文組文青。
: : 西方則是拜伯羅奔尼薩戰爭史與凱薩戰記兩篇名著
: : 撰文者自身都是軍官,其中一個還是統帥自身。
: : 因此內容都非常重視後勤細節。
: : 古代戰爭傷亡,在一般被接受的正史,其記載其實是非常精確的。
: : 但往往只對總數精確,沒有列細目。(灌水的就會直接寫號稱)
: : (東方史學者多半是史學專修 不是其他專業兼職 也導致近年很多所謂的鑽研史學者
: : 翻案說比舊說更可笑。
: : 就如同法學專業者 其法律認知對社會的真正影響判斷 可能比肉販、農夫還差
: : 離題了 )
: : 先說明幾點在細部解釋:
: : 1.趙國確實死亡40萬人
: : 但這坑殺並不是活埋 指的是殺害並埋。換句話說,並不是全死於屠殺。
: : 趙國人口有多方估計,但依我個人經濟史的訓練,以其當地疆域與環境估計,
: : 約200萬人弱。不只一個來源記載,在長平之戰後趙國沒有15歲以上的男子,
: : 如果以古代15歲以下人口往往佔1/2弱,那趙國15歲以上男子確實是約40萬。
: : 2.40萬人的組成
: : 由於缺乏足夠的記載,但應該是15萬人左右是真正的軍隊,其他25萬人是後勤部隊。
: : 因為當時那場戰役,其實是秦國第一次總動員嘗試滅主要國家。
: : 所以趙國也總動員了。但25萬人大概是沿線轉運兼屯田兼警備的二線兵力。
: : 只有約15萬人是前線主力。
: : (舉另一個例子說明 宋神宗時的宋夏永樂城之戰 有明確記載宋軍死者1萬多人
: : 但又有記載說宋方死亡20多萬人 其實兩者都對是,與長平之役一樣的原因
: : 被切斷水源消滅的主力宋軍確實是1萬多人,但主力與防禦樞紐的永樂城被突破後,
: : 其他周邊的警戒、後勤部隊(民伕)全部難逃死劫。宋時經濟條件與交通技術當然比戰國好
: : 但宋重文輕武,導致具實戰力的主力兵比例極度偏低是宋後來多次慘敗的主因)
: : 3.秦軍狀況
: : 根據記載 秦國總動員人數約60~80萬,但前線約20萬人。因為秦軍必須將供應線從今日
: : 陝西拉到河北南部,因此秦軍主戰部隊比例會比趙軍低。
: : 4.廉頗的戰略
: : 非常直白,就是利用守勢與工事,拖垮秦軍。秦軍也非常清楚廉頗的策略,
: : 因此秦軍一直力圖打破僵局,但廉頗不是省油的燈,由他部署與督導的防線
: : 一直屹立不搖。
: : 5.決戰爆發前態勢
: : 一般簡史課本不會說的故事,就是趙國當時已極度疲憊,因為所有男子都無法好好耕田
: : 北方牧場也因缺乏騎兵掩護無法放牧,趙國生活極度困難,因此趙廷上下都希望趕快有
: : 決定性戰果。但趙國不瞭解的是秦國更處於崩潰邊緣。因為趙方是守軍,在本營附近
: : 而秦軍更遠離其主要根據地的關中。如果再拖半年,會狼狽撤軍被追擊的是秦國。
: : 6.白起的策略與決戰
: : 由於秦軍疲態已現,白起除利用宮廷謠言,更重要的是他刻意安排小細節與小接觸戰
: : 讓趙軍新統帥趙括錯估秦軍士氣與力量。
: : 沒錯,如果用三國志遊戲的講法,就是秦軍士氣降到60了。但白起讓趙括以為只剩40
: : 由於背負趙廷希望速求勝的壓力,趙括帶領主力部隊離開工事決戰,希望一舉擊潰秦軍
: : 而白起利用詐敗,引誘他們更離開趙營,進入秦軍預設的陣地後反包圍。
: : 由於是一鼓作氣的總攻擊,趙括主力並不會攜帶太多乾糧。但秦軍也短時間吃不下趙軍
: : 不過當趙軍主力如白起希望與其供應地切斷後,就換秦軍立刻築野地工事包圍趙軍。
: : 因為主力都被趙括孤注一擲帶走,剩下的20多萬人多半是老人、新兵、傷兵。根本無力
: : 重新打開交通線。看到這邊有沒有覺得很像國共內戰?
: : 少數被美國訓練的主力,如新一軍、第五軍、第12兵團都不是在戰陣中直接被滅的
: : 都是被共軍圍困許久後,在彈盡援絕 實力衰退下被滅。
: : 7.屠殺
: : 趙軍主力被圍困46天中,多次嘗試突圍但未成功。主力非死即餓即傷。
: : 等主力被殲滅後,分散的次級部隊(既然是轉運兼屯田兼警備部隊,自然不可能集中),
: : 很快在絕望中被各個擊破。秦軍直逼邯鄲城下。趙國累計20餘萬人被俘。
: : 但由於供應緊張,又不放心放這些人回鄉,白起做最殘忍的決定-屠殺。
: : 8.尾聲與後續高潮
: : 在長平之戰後有另一個高潮戰役,也是使系列戰爭結束後,
: : 秦國15歲以上男子也死超過一半,讓文組翻案文學誤以為趙括還是很有貢獻的原因
: : 戰國時的「第二次邯鄲之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