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目前已有很多第三方支付,
但都沒辦法做到像支付寶一樣方便。
其實跟台灣的銀行法規與生態有很大的關係。
微信支付跟支付寶,
你可以存錢,錢會生利息(因為支付寶拿你的錢去投資),
可以快速打款給商家或任何有帳號的人,還可以借錢。
「這跟銀行有什麼兩樣?」
關鍵就在這裡,
他們做銀行做的事情,
但一開始卻不是銀行,不用被中國銀行法規管。
不知背後到底怎麼搞通關的,
最後他們長大了,就地合法。
大多用過的人都希望台灣也可以出現一個這麼方便的東西,
問題來了,
上面已經說過那些都是銀行在做的事情。
在台灣,銀行可是要被央行被金管會管的,
除了日常營利,還有更多配合政府的任務要達成。
你存進銀行的錢,都有保險信託等來保障銀行不會拿你錢後落跑,這些都是成本。
為了你我的資金風險,金管會也可以突然禁止商銀購買賣某些投資商品,
即使那對商銀很好賺,他們還是會乖乖聽話。
今天任何一個人說要來做台灣的支付寶模式,
為了複製中國的成功經驗,
他一開始不想守規則,
不想玩台灣金融業那套,
不跟金管會的喝咖啡,
那他就能用最低的成本來讓你我的金錢流動,
就能驅使各大業者跟他合作。
用屁股想一下,
這如果可以,那不就是把中信、玉山,國泰等商銀當王八蛋膩?
這不就是
「噢雖然我的服務跟銀行有9成像,但我是資訊服務業唷^.<」
上一個做這件事情的業者發生什麼事情了?
「我們雖然有司機在載人,跟計程車有9成像,但我們是資訊服務業哦,計程車業的法規
我就不遵守啦~」
話題不扯遠,
所以在台灣做第三方支付,
金流成本最低的就是那些商銀,
那用他們的第三方支付跟信用卡,
成本還會差到哪裡去?
因此就無法實現支付寶的中國模式,
創造一個無敵的低成本金流服務打通一切。
你可以讚嘆天朝支付寶的成功,
但別忘這是由億萬支那人共同承擔風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