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運3周年 台陷更深內耗
旺報 特派員陳君碩/北京報導
反服貿學運屆滿三周年,催生了被稱為「天然獨」的一代,在這個帶有「反中」思維的運
動發生前後,反其道而行到北京攻讀碩博士的台生,他們對這三年的台灣社會發展,則有
不同的視角。在他們看來,台灣沒有因此變得更充滿希望,反而陷入更深的內耗,對國際
事務較為冷漠,在思想上也容易採取非黑即白的判斷方式。
在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攻讀博士的台生許晉銘指出,學運發生乃至天然獨一代的產生,
讓他感受到國民黨執政時,忽略了課綱調整所造成的重大影響,「現在新一代青年對三民
主義,對孫中山、蔣中正完全沒有敬意,也對中華民族的振興沒有情感」。
學運口號 似是而非
在他看來,學運當時許多似是而非的口號,像是「公民不服從」、「國民黨不倒,台灣不
會好」、「今天不站出來,明天站不出來」等,某種程度只是用崇高的口號,達到自己的
政治目的,不少當年積極參與其中、聲稱是「為台灣發聲」的人,現在看來更多是為了自
己的舞台。
許晉銘認為,三年過去,台灣的經濟並沒有變好,反而社會的思想變得封閉,有些台灣青
年的想法甚至走上極端。在高舉政治正確的旗幟下,可以打著愛台灣的旗號去任意攻擊他
人,很多台灣年輕人只關心台灣內部事情,對國家的大發展、兩岸關係或者國際事務並不
重視。
與陸友好 不等於賣台
他強調,倘若未來民進黨持續激化民眾的「台灣本位主義」,透過嘲諷大陸或仇視中國來
凝聚民心,並將此做為冠以「愛台灣」的殊榮,那麼只會增加兩岸的矛盾與偏見,民粹主
義將會自食苦果而被民意綁架,最終在兩岸政策難有轉圜步入危機。他強調,與大陸友好
親善不必然就是「賣台」,仇視中國不必然就是「愛台」。
剛從北京清華大學傳播研究所畢業的台生陳湘陵認為,學運後喚起年輕人的政治意識,關
心兩岸問題的青年變多;她比較三年來台灣的社會變化,直言「沒有差別」。
陳湘陵觀察,台灣年輕人的國際觀,僅限於美國、日韓和兩岸,其他包括中東國家、非洲
等第三世界發生的事,台灣人都不在乎,她在北京求學這幾年來,感受最強烈的就是「格
局觀」,她認為,台灣是海島社會,對世界更需要廣闊的視野和全面的認識,「網路很發
達,國際觀沒有培養好是自己的問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319000577-26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