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會寫這些,大概都是多年來在八卦版看過的問卦全累積。最近興之所至全寫寫。
==============
有人說我太腦補,並不是喔,像周商牧野之戰的大雨,是荀子裡面有記載的。
至於商軍的編制,是商的一貫作法。終歸起來,商朝還是亡在帝辛(紂王)無誤。
如果不是紂王硬發起東亞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商王朝搞不好還會多200年。
但為何本來英明神武的帝辛突然變好戰嗜刑的暴君,除了愛喝酒造成的鉛中毒,
我想不到其他的原因。
商的統治基礎嚴格來說,比周還鞏固。終整個西周之世,除了城牆以外,
在農業與器具上的進步並沒有領先商代太多,但周公東征後推動的大融合,
終究為春秋戰國的大爆發創造了條件。
額外一提,論生產技術,西亞比東亞整整領先了2000年。商的發展是西亞在BC.3000年
就達成的。但西亞的土壤鹽鹼化問題造成西亞文明衰退,技術也開始發生停滯。之後的希
臘則飽受土壤流失問題,也造成文明衰退和停滯。
但中國在春秋戰國大交流後開始大進步。到紙的普及後,技術交流累積更快,因此在200
年間反超西方。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中國長達1300年的領先,養成中國人的過度自信
。終究在明代被西方新興的大西洋世界再超越。
==============
鉛中毒造成衰亡,有另一個例子:羅馬。
以前中學時讀到課本說羅馬貴族有溺嬰傳統,我半信半疑。因為人都是愛子女的,在怎麼
樣也不會生下來就溺死。而且後來我大學時自己開始有興趣泡圖書館讀西洋史,發現羅馬
的名門大族生育還是很多,可是超多記載是夭折。羅馬貴族的高自我滅絕率,某種程度也
是製造政局紊亂的原因。因為王族或貴族沒有合適的嗣子,各方野心家也自然各種謀議。
(舉個例子,如果皇帝有5個健壯的兒子,5個傑出的女婿,權臣會勾結秘書造反下毒或刺殺
嗎? 再怎麼刺和害也輪不到他們啊,但羅馬皇帝幾乎都絕嗣,太神奇了吧) 政局不穩引發
的紊亂,才是羅馬由盛轉衰的重要關鍵。為此西方研究數百年,上世紀60、70年代的西方
通說,是羅馬水管造成的鉛中毒。但這無法說明羅馬更有趣的事實:羅馬上層的死胎及夭
折率比中層高,中層又比下層高。如果是水管問題,根本無法解讀。21世紀初,這問題才
算有解決:飲食習慣。羅馬時代沒有蔗糖與甜菜糖。甜味劑只有蜂蜜,但蜂蜜畢竟很少。
最近的考古確認羅馬時代有一種代替品:鉛霜(氧化鉛)。起源在羅馬人發現用酸掉的酒
在鉛鍋裡煮,會得到白色粉霜,那些粉霜有甜味。於是越是高貴的家庭婦女,越常用這些
甜味劑調味食品。這能說明為何貴族的骨頭鉛含量比平民高,平民又比奴隸高。
鉛中毒最終毀滅了羅馬文明。隨著羅馬晚期的崩潰,這種作法漸失傳,才挽救了地中海世
界。
=================
回頭看鄉民比較有興趣的春秋戰國,補述春秋戰國的環境:
春秋戰國時期的經濟重心不外幾個因素:牛、鐵、冬小麥、灌溉工程。
軍事重心則不外:弓弩、馬。
整個戰國時期的經濟重心,絕對是魏國無誤,因為魏國既在中心地帶,又是粟米與冬小麥
的重要產地,無論農產技術或人口密度,都是最高的。
其次是齊國,齊國由於其最早發展養牛,雖然到戰國時期各國養牛數與齊的落差已縮小,
但齊終究仍是養牛重心,牛耕優勢使齊仍是農業領先者。
秦國是在攻克蜀地、開發都江堰與鄭國渠後,一躍而成經濟重心(尤其是關中,因為當時
粟、冬小麥的種植已經成熟,稻米卻還算摸索中)
楚國由於內部分裂、溝通障礙等問題,加上稻米種植的不成熟,導致楚國雖然位居江淮、
兩湖寶地,整體顯得相當粗放。(事實上兩湖、江淮要到唐代才開始彰顯其生產力)
韓國國土小,又多丘陵,不像魏國多有平原、盆地,憑甚麼稱七雄? 因為韓國有當時最大
的鐵礦山,鐵器工藝第一,也使其生產力不會落後太多。
趙國的精華耕地多在東邊,但是最精華的耕地在邯鄲與鄗,不過鄗是舊中山國境內,中山
國畢竟不是華夏人,在沒有紙張的年代,農業技術的傳播、互抄始終落後一截。
燕國,多臨海濕地與鹽鹼地,經濟狀況最差。所以燕人也一直希望能擺脫困境,取得別處
的肥沃土地。這也是促成燕國兩次舉國出征,然後輸到脫褲的原因。
魏國經濟發達,為什麼被巴假的?
原因有2,先前已提過,缺乏騎兵、弓矢配發量少。
魏國的弱點,正好就是秦趙強大之因:畜牧。
雖然養牛之術起於齊,但戰國時已擴散的差不多,所以秦趙的空間優勢(畜牧區大),使秦
趙的人均牛隻數超過其他5國。牛隻多,酪多。另外,秦趙與遊牧民族交流多,發展養馬
也早。所以秦趙在中後期,無論就騎兵與弓弩每人攜帶量都優於其他5國。魏國一直是戰國
人口最稠密、穀物也充分供應的國度,但因為缺乏酪乳,導致平均身高較低,於是劍比較
短,背的弓弩少,還外加沒有騎兵(偵查吃虧,而且易被擾亂)
正因為秦趙部隊素質類似,也難怪白起對趙人特別不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