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用「教化可能」判定 獄方:一點都不具公信力
對於廢除死刑和反廢除死刑引發各界討論,新竹監獄副典獄長鄭秉先直言,目前國內仍未
廢除死刑,但真正嚴格執行死刑的又很少,「用一個不確定的東西,判一個人生或死,一
點都不具公信力也不樂觀」。
鄭秉先指出,國內廢除死刑的聲浪日漸增長,但是亞洲與歐美國情不同,站在華人的角度
,殺人者死的觀念,用在歐美國家也許就不同,且反觀國內雖然沒有廢除死刑,但現在真
正執行死的也不多。
鄭秉先說,判死刑者尚未執行死刑期間,在監獄時對他們而言是種煎熬,對獄方來說更是
負擔,因為他們都會認為「反正我都要死了,為何還要遵守這麼多規定」。
鄭秉先直言,因應兩公約,目前國內法官判定兇嫌會依照情節是否重大與有無教化可能,
但這兩部分的認定,根本都是主觀意識,有無教化可能這一點,也根本不具公信力,法官
要怎麼判斷,醫事人員要怎麼辨別。
鄭說,很多原本被判無期徒刑的被告,經過二審因「有教化可能」改判有期徒刑,他們幾
乎都是「裝出來」,知道自己不用死後,在監獄仍是一張嘴臉,完全毫無悔意,這對社會
、對家屬根本是極大影響。
https://udn.com/news/story/7315/2358349?from=udn-catelistnews_ch2 u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