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是大學喜歡安排廢課,是教授除了專業領域,可能就只能開廢課來補時數;
而學生也喜歡上廢課來補學分數;在這樣的供需平衡下,自然就有廢課存在的
市場。試想一下,當我們入學的時候,會不會去請教學長姐,什麼課躺著過、
什麼課趴著過、什麼課教授偶爾會請客、什麼課點名決定成績、什麼課很看考試
分數、什麼課報告占很大的比例?如果你都沒有問過以上任何一個問題,很好,
你有資格批評大學開廢課;如果你有問過,請不要任意批判教授的苦心跟學校的
美意。以前叫通識,現在叫博雅,顧名思義就是要學生透過這樣的課程,學習一
些廣泛的知識或常識,精進大學生活。可能你認為老子與人生、基督教概論很無
聊;你不想聽佛學講座、儒家文化史;你對國文、英文會話不屑一顧;但是在其
他學生眼中,或許可以找到人生的答案,抑或是輕鬆取得畢業所需的學分,達到
提早畢業的門檻。有時候你認為廢課,其他人可能當作寶貴的一課,端看你有沒
有去理解該堂課程背後的深刻意涵。你可能會發現那是一個教授的研究經費來源;
那是一個差點延畢的學生救命的稻草;那是一門嶄新視野的開拓與成就;那是一
個聽從學長姐說是只要加簽進去,就不用再去的好課,可以利用課堂時間去打工
,讓自己半工半讀的完成學業。
因此,「大學無廢課,但看誰修課。」
大概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