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才能投票 台灣成「最落後的民主國家」
今周刊
https://goo.gl/9yuLv5
「增加年輕人的社會參與,是對未來的重要投資。」因為這句話,選民高齡化的日本2015
年終於下修投票年齡,但在台灣的青年們呢?他們不能獨自開戶、不能獨自辦門號,甚至
連「勇敢表達自己想法、聲音」的權利也沒有。
民主吊車尾
20歲才能投票 只剩台灣
放眼世界,台灣20歲才能投票的限制,在民主國家中「名列車尾」。據英國經濟學人智庫
(EIU)報告,全世界76個「完全民主」或「部分民主」的國家中,只有台灣、 新加坡、
馬來西亞、突尼西亞投票年齡要滿20歲。但星、馬兩國在NGO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
的調查中是被歸為「部分自由國家」,;突尼西亞則是在茉莉花革命後,才被視為民主國
家。換言之,台灣是「完全自由的民主國家」中,唯一規定20歲才有投票權的國度。
60年代,越戰打得如火如荼,滿18歲的美國青年被派去戰場,而美國當時的投票年齡是21
歲,青年們於是怒吼:「夠年齡去打仗,也夠年齡去投票。」世代的斷裂推動權利、義務
對等主張;同年,要求降低投票年齡的風潮席捲整個歐洲,位於北美的加拿大也在1970年
將投票年齡修正至18歲。
以權責對等為訴求的降低投票年齡之聲,自60年代至今已高喊50餘年,但在2017年的台灣
,年輕人的權利、義務是否對等?
世代剝奪
銀髮政治 掠食青年權益
我們的年輕人,年滿18歲就須負完全刑事責任,男子必須服兵役、16歲後就必須繳稅;但
在《民法》中,他們仍不得獨立開戶、獨立申請信用卡、辦手機門號;甚至因為《憲法》
的規定,他們並沒有投票的權利。
沒有投票權,不只是代表「成年後的前兩年不能投票」而已,也連帶剝奪了他們對於未來
理想社會的想望。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台少盟)祕書長葉大華把這種狀況稱之
為「世代剝奪」,年輕人即使已開始承擔公民義務,也必須承受更多的未來,但他們卻沒
有參與決定的權利,「按這樣下去,老人將主導未來。」葉大華說。
避免老人主導未來,這正是全球民主國家掀起第二波降低投票年齡風潮的主因。90年代以
來,許多國家開始出現人口高齡化問題,為避免下一世代的未來被上一世代決定,各國開
始以降低投票年齡放大年輕人的聲量。
全球最典型的高齡化國家日本,原先與台灣並列為「唯二」20歲才能投票的東亞民主國家
。但隨著日本進入高齡社會,「銀髮政治」的惡浪洶湧襲來,民代開始偏向討好高齡選民
,年輕選民則對政治更形冷感。2012年,安倍晉三當選首相,陸續通過《國民投票法》及
《公職選舉法》修正案,確認18歲以上即可擁有投票權,到了2016年7月參議院選舉,日
本滿18歲的青年們,首次可透過投票傳達聲音。
反觀台灣,「高齡社會」所衍生的種種問題,其實早已迫在眉睫。據推估,台灣將在2019
年老年人口將超越18歲以下的年輕族群,但直至今日,下修投票年齡在政策面的進度仍為
零。
被大人當屁孩
被體制流放「誰聽見我們的聲音」
《今周刊》與燃點公民平台合作,委託世新大學知識經濟發展研究院進行民調發現,16歲
以上的受訪者,認同應讓18歲青年享有投票權者僅佔37.6%,不同意占比高達47%;交叉分
析後發現,年輕世代普遍希望降低投票年齡,尤其是剛取得投票資格的20至29歲族群裡,
認同的比率達到55%,遠超過反對的37%,只可惜,年輕的聲音並未能改變總體平均數字。
總統蔡英文曾表示:「18歲的年輕世代對公共事務的熱忱,討論議題的成熟理性,一點都
不輸給檯面上的政治人物。」然而仍有高達47.5%的受訪者反對「二十歲以下參與決定公
共事務」,其中認為青年「心智尚未成熟」高達78%,很顯然,年輕人在台灣僅僅是被看
成一群「不成熟」、無能參與政治的稚兒。
與其說「十八歲公民權」是個值得討論的議題,倒不如說,它像是「肉票」,在政黨利益
交換時,這個議題屢屢成為被犧牲的籌碼。2015年,好不容易兩黨都已贊成下修投票年齡
,國民黨卻為了選舉考量,堅持此案必須包裹修憲,同時修「不在籍投票」,最後又不了
了之,年輕人的權利,再一次被犧牲。
如同雞肋 棄之可惜
18歲投票淪為政治算計肉票
去年12月,朝野立委達成共識,初審通過「降低公投年齡至18歲」,然而對於事涉修憲的
「調降公職投票年齡」,立委們卻很清楚,這是個被綁票的議題。《今周刊》對全體立委
電訪調查,接受訪調的64位立委中,93%贊同「降低投票年齡」,亦有近七成立委贊成對
降低投票年齡進行單獨修憲。但當被問及「是否認為政黨、政治盤算是推動此議題的阻力
」時,高達72%的立委,也選擇承認「是」。
「我的工作是營造一個氛圍。」他坦率地說,立委李俊俋為這個議題努力多年,但眼前民
進黨為了「一例一休」、「年金改革」、「婚姻平權」等議題忙得焦頭爛額,「18歲公民
權」,只能再等,於是法案就在立院轉來繞去,成為政治籌碼。
一個宛若掐住年輕人聲帶的制度,讓我們的青年無法在體制內參與公共議題,承擔更多未
來的他們,無法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