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韓國為什麼輸給秦國???

作者: yank0612 (魯宅)   2017-03-27 15:57:29
※ 引述《eddisontw (沙丘)》之銘言:
: 秦始皇當年統一天下
: 第一個就是幹掉韓國
: 當時秦也還沒兼併六國
: 韓國好歹也是戰國七雄之一
: 為啥那麼不堪一擊???
: 歷史好像也沒有寫得很清楚
: 大部分都在講趙國 楚國和燕國的故事
: 有沒有韓國怎麼輸給秦國的八卦???
韓國的地理位置實在太差
他大概擁有今天山西中部,
河南西部以及陝西的東南部
有名的大城有宜陽(今天洛陽一帶)、陽翟(後來曹操設為東漢最後首都的許昌)以及新
鄭(傳說中黃帝的故鄉)
但除此之外幾乎都是無法耕種的黃土高原區;雖然他們有不錯的鐵礦區(宜陽山區)因此
創造出質量不錯的鐵製武器以及射程較遠的弓弩,但在戰爭規模越來越大的戰果中晚期以
後,完全耗不起那種死幾萬人再填幾萬人的這種遊戲。
所以韓國在剛建立的時候,還不算太差,透過外交手段,還常跟趙魏兩國偶爾聯個手修理
一下齊國、甚至自己獨立消滅中原古國鄭。
但之後隨著兼併戰爭的擴大,以及列國的變法展開,韓國的優勢就逐漸消失了,甚至因為
自己人口基數的不足慢慢淪為二流國家;同一時間齊國進入了威王時代,有稷下學宮的設
立以及鄒忌、田忌等名臣出現;魏國則歷經李悝變法與吳起建立魏武卒的黃金時代,這讓
毗鄰的韓國如坐針氈。
公元前351年韓昭侯在位的時候啟用了「鄭之賤臣」申不害厲行變法,稍稍扳回自己的戰
鬥力,但也因此成為北方魏惠王的眼中釘。
在韓國變法的前一年,魏惠王攻打趙國意圖稱霸三晉的夢想被齊國攪局,弄了一次有名的
圍魏救趙,使得已經打破邯鄲的名將龐涓不得不解除包圍回師,結果不幸在桂陵遭遇埋伏
的齊軍因而慘敗。
同年,不甘心的魏惠王做了一件事
史載:王以韓師敗諸侯於襄陵(水經註 淮水)
就是說魏惠王「以」韓國的軍隊在襄陵大敗齊國衛國,並且在漳水跟趙國議和;從這裡可
以感覺到韓國某種程度根本就是魏國的附庸一樣,在魏國被趙齊衛宋等國家攻擊時,韓國
竟然只能被魏惠王調動。
這也說明為什麼隔年韓昭侯會下定決心要變法,因為當別人小弟的這種恥辱實在太深刻了

申不害變法的基本概念就是君主要握有權數御下,要成為一個能夠駕馭名臣的老闆,但又
不要事事干涉(感覺申不害心中最理想的領導人就是嘉靖那個樣子吧)
剛好當時的君主算是個腦袋還算清楚的韓昭侯兩人一拍即合,於是締造了韓國的黃金時代

史載: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
不過這個記錄可能也有點問題,因為在申不害死前忽然發生另外一件事情,打破了無侵韓
者的局面。
公元前344年,魏國國君魏瑩在秦國大良造商鞅的遊說下決定要正式稱王。
此前天下稱王的人只有周天子跟楚王,但楚王是自封的,唯有周天子具有使用王這個稱號
的合法性;但放眼天下覺得沒什麼對手的魏國國君覺得,周天子不過是個擺設、楚王不過
是個南部鄉下人,因此裡子面子上,最有資格稱王的就是自己,所以就在首都附近的逢澤
召開稱王大會。
這種重要禮儀一般來說大家都會給個面子來參加觀禮,宋衛鄒魯這些小國跟逐漸崛起的秦
國都有派代表,甚至還一起去朝見周天子。
但覺得自己現在翅膀已經長硬的韓國卻很勇敢的跟魏國說:你這個王,我不認。
是啊,一旦韓國認了魏國國君是王,那以後再會面在外交場上就低一截了,韓國君臣當年
會想變法不就是為了防止自己國格被踐踏嗎?
爽!不去了,韓魏原本的共識我不認了!
但要尊嚴的背後是有代價的。
公元341年,三晉中的老大哥魏國直接派軍隊找韓國開刀,韓昭侯知道自己現在雖然變強
,但還是不能跟魏國硬碰硬,所以跑去跟齊威王求救。
齊國朝野決定非常俐落,韓國要救!韓國使者得到回覆,帶著這個好消息開心的奔回新鄭
,韓國上下大為振奮,現在我們變強了,還有齊國幫我們撐腰,沒道理輸給魏國,跟他拼
了!
可惜的是,齊國的決定還有一句但書:韓國要救,但不是現在。
韓國上下與魏國拼命,結果六戰六敗;韓昭侯才發現過去變法所累積的成果幾乎打沒了,
但是齊國的救兵還是沒有到。
後來就是史上有名的馬陵之戰、齊國利用了韓國這個馬前卒先幫自己扛住強大的魏國,為
日後的崛起打下了基礎。
而悲催的韓國這時才發現,自己始終只是列國爭霸棋盤上的棋子,無論有沒有變法,始終
他都不是主角,而這一場戰爭最後結果,是韓魏兩國嚴重損耗,面對後來商鞅變法後強大
的秦國,只能是任人宰割的魚肉。
後來的三晉聯軍攻秦-脩魚之戰,韓卒被斬兩萬、秦國甘茂打通三川的-宜陽之戰韓卒被斬
六萬、白起成名的-伊闕之戰 韓卒被斬八萬 ......
最後還被秦國打下野王,國土被截成兩部,丟掉了整個上黨,後來引爆長平之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