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對覺青一詞內涵的觀察,一開始在學運時開始反對國民黨,參與抗爭活動,有特定立場的個人有理想化,雙重標準等負面行為,集合成覺青的初始印象。
問題在於原本要上述特質全部符合才會構成覺青,符合條件的人很少而可以特定。但後來只要符合上述其一特質,就能聯想為覺青,而被稱作覺青的對象有其他特質被認為是不好的,又回來擴充為覺青本身的特質(主要是立場的擴充),負面印象(如盲目支持,過於衝動)越滾越大。變成現在符合所有「覺青」特質的人是空集合,但誰都可以是覺青的弔詭狀況,這也是為什麼罵別人覺青是以偏概全,甚至是打稻草人的行為。
很有趣的是,現在這個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詞不太會指涉支持國民黨,採保守反民主立場,不同程度的統派而雙重標準,自認理性的人,之前有人提過或許可以側面看出操作的痕跡。
但是因為這個詞拿來攻擊自己看不順眼的人或立場實在太省事好用,連目前處於反國民黨立場的大多數鄉民自己也很愛用。例如擁核的攻擊反核,許多人攻擊女性主義,民進黨支持者攻擊時代力量,挺一例一休攻擊勞團等等,覺青一詞才能黑的這麼快,只靠9.2跟五毛帶風向還不足以完成這項壯舉。這些反國民黨的鄉民可能覺得自己不是覺青所以無所謂,但等到反對中國併吞,支持台獨的立場也被鬥臭為覺青特質,自己也變成覺青時,才會發現大事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