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net (冬肥夏宅)》之銘言:
: 最近是掃墓時期
: 看到碑上許多地名
: 不禁讓人覺得
: 以前的人強調自己從哪裡來
: 好聽一點是說不忘本
: 難聽一點不就是不把現在這裡當家
: 那跟隨時想反攻大陸有沒很類似
: BTW
: 也曾經看過寫台灣地名的就是
__________
古人同樣姓張,不同地方的張家習俗,族規都會有所不同,並且依照名人多寡,受社會敬重
唐代姓李948794狂,但掛個太原李氏就不得了了,那是跟太祖造反打天下的最狂沒有之一。基本都是王親宗室
元代之前門閥制度盛行,我們叫郡望。
用大家熟悉的三國死螞蟻,司馬懿。
他們是世家大族河內司馬家,在當時姓司馬,想裝逼的就會裝一下自己河內來的。
後來門閥衰敗,這類的掛籍貫變成幾個用途,一是族譜上面的追本含編寫,二是隨著明清時
三則每個家族遷移的方向不同,可以讓後代和學者知道你們爺爺奶奶從哪兒來,家裡搞不好
台灣比較偏門閥,裝逼功能
像是霧峰林家,板橋林家,
領域,血繼限界都不同。
不是路邊姓林的能比。
我文組,最弱的那種,有民俗學本科大大別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