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rrenwu (第二零三航空魔導大隊)》之銘言:
: ※ 引述《yuponkimo (皇甫尊)》之銘言:
: : 我們的課綱裡面硬塞了一堆孔孟,
: : 教師體系培養了一狗票崇儒的老師,
: : 把儒家捧得多高多高,
: : 好像懂那論語就真的能治天下似的,
: 這些什麼「崇儒」的老師跟孔孟應該是沒有關係。
: 至少這群人,別說是去了解孔孟思想,連論語應該都沒有讀完過。
: 孔子的概念中是要你給予長者該有的尊重,而不是「老人就是屌」這種概念。
: : 殊不知儒學在先秦時代過去後早就進行了好幾次大大小小的改革,
: : 只是我們的課本都不怎麼提較近代的儒學變體。
: : 如果只死嗑千年前的那一套老東西,
: : 絕對會被西方哲學屌打好幾下。
: : 回到你原文裡提到的舉例,
: : 就像我說的,時代不同了,
: : 家長啊師長阿跟晚輩的關係已經不一樣了,
: : 死巴著千年前的那一套當然只會被幹譙啊,
: : 像是百善孝為先,
: : 注意這個"百"字,
: : 百泛指多,孝是什麼?是無違。
: : 你要不要去婚姻版或BG版看看那些沒卵蛋的媽寶是什麼樣子?
: 「無違」是出自下面這段:
: 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
: 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 所以沒卵蛋的媽寶跟孔子說的無違一點關係都沒有
: 孔子之所以現在被搞得好像是奴性始祖,就是因為這類誤解一直在累積造成的
發現一個很神奇的現象,台灣人大部份都不知道理學及心學
儒家近代的學派能粗略的劃分為心學和理學 就算是高學歷的學生也一樣
在大陸就不是這樣了 有一定程度的學生至少都能區分出心學和理學的差別
理學堅持主張一切的道理價值觀都應該讀古人聖賢書,從古人的經典上做引用及解釋
也是"奴家"的代表,重私德,輕公德,在台灣,大部份人對儒家的印象都是"理學"
代表人物就是 滿口仁義道德 表面一套 私底下另一套 的 朱熹 鄉愿的代表
存天理去人欲,內鬥內行外鬥外行,出張嘴不做事的代表。
「秦火之後,漢儒掇拾遺文,遂誤為訓詁之學。晉人又誣為清談,漢唐又流為佛老,至宋而
加甚矣。僕嘗有言,訓詁、清談、禪宗、鄉愿,有一皆足以惑世誣民,而宋人兼之,烏得
不晦聖道誤蒼生至此也!僕竊謂其禍甚於楊墨,烈於嬴秦。每一念及,輒為太息流涕,甚
則痛哭!」又指責「宋元來儒者,卻習成婦女態,甚可羞。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
死報君王,即為上品也」
→理學的腐儒基本上只會嘴砲做形式和內鬥政治鬥爭 遇事兩手一攤 重形式輕事實
理學在清初以後走入空談,嚴重脫離實際,變成以學術為工具博取政治利益的手段
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讀了崔蔚林的文章,說「岸然自負為儒者」實在「可鄙」。又說:
「伊以道學自居,然所謂道學未必是實。聞其居鄉亦不甚好」。康熙說「今視漢宮內,
務道學之名者甚多,考其究竟,言行皆背」、「在人主前作一等語,退後又別作一等語」
。他曾說:「李光地、湯斌、熊賜履,皆講道學之人,然而各不相合。」即便如此,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朝頒布詔令,規定朱熹成為孔廟十哲之一,標誌著程朱理學
成為了官方學術。
清初發揚了漢學旗幟與宋理學對立,惠棟在評《毛詩註疏》時說:「宋儒之禍,甚於秦灰
。」認為宋學偏離儒之本法太遠,應該回歸遠古考據「凡古必真,凡漢必好」
補個卦點:宋明理學,雖被後世認為孺家正宗,但實際上不合原本的儒家精神
實應為”別子為宗”;心學的本質反而比較偏向孔孟的思維
理學最後的結果就是養出了眾多腐儒 只懂嘴砲 不懂做事 輕實質 思維多流於形式
日本明治維新時,便是以儒家的心學做為改革的內涵,現今大陸也很流行推廣儒家心學
只有台灣還在拼命推廣不合時宜又不切實際的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