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小妹研究一下後,大概整理一下時間表讓鄉民判斷
主要人物:
陳玉珊(桃樂絲),華娛電影的策劃人
程偉豪,《保全員之死》52屆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紅衣小女孩》,《目擊者》導演
2010年陳玉珊寫《目擊者》電影的企劃。
2011拿到文化部劇本補助,而後完成完整腳本。
2012年找了導演程偉豪。
陳玉珊說劇本大綱一寫好,她立刻就命名了,過了一年多才找到意念相合的導演,也是很
優秀的新銳導演程偉豪,而從策劃到前製的階段,竟然歷經兩年多
http://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348&docid=101994258
上述與2012年陳玉珊的專訪來說誤差不大
但在聲明書有另外強調
"找他之前腳本已經發展到7.2了,已經是完整劇本,不是小說也不是梗概,是一份劇本。
但是程在2017/3這篇的說法似乎他投入的時間比2012更早些
"其實這個起源是六年前有一家電影公司給了我一個劇本,是比較多靈異元素的劇本,但我
對靈異相關的題材事實上是沒有興趣的,但在這個劇本裡面我看到了一個人性有趣的部份
,我就問說可不可以改成驚悚、懸疑、偵探、推理這個方向的劇本,結果電影公司也就這
麼答應了,所以我就開始找了另一個編劇夥伴進行一場新的歷練,最後就出現了這個故事
。"
以他的說法來說,這個故事跟原來似乎有不小差異了
http://www.hypesphere.com/archives/87015
但在這邊又表示2012正式加入
"程偉豪受訪表示,自己2012年就加入陳玉珊的編劇團隊,當初劇本在第6版,後來改到第
10版都是由他主導"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70401/1089410/
這段跟陳講的有點出入
2013劇本失竊,連備份都遺失了,不知道後來有沒有找到
"《目擊者》劇本從去年就傳出須多近乎靈異事件的詭異現象,不只編劇在寫稿的時候精神
壓力大辭職,最重大的一次狀況,是存放劇本的硬碟、備份硬碟以及郵件都莫名其妙的壞
掉或消失。
編劇擔心硬碟再度出問題,於是將最重要的劇本放在隨身碟,並放在最重要的皮夾內隨身
攜帶,沒想到過年閉關修改的劇本,卻在幾日前被竊,苦心全化為流水,讓編劇忍不住放
聲大哭。"
http://www.epochtimes.com/b5/13/3/6/n3815769.htm
2015年導演想投輔導金請授權,並說如果2015年通過會有小小酬勞彌補15萬,雖然不多
希望我不要跟他計較。(陳說法)
2015年輔導金沒中,陳繼續在外面籌資電影。事後發現程未送2015輔導金
"程偉豪說,他2015年不能送是因當年自己手上還有《紅衣小女孩》的案子,依規定不能一
人同年有二部;所以2016年才送,但輔導金並非一次給付,是陸續給付,他並沒有不給陳
玉珊,反而問她帳號,她不要。"
這邊的關鍵在於,導演究竟知不知道手頭有案子一人不能送兩部的規定
倘若知道還故意這樣寫合約的話就是故意欺騙
而陳玉珊究竟是太傻太天真白白把電影版權讓給導演還是中間其實有什麼協議
http://bit.ly/2oS3IAJ
畢竟這協議書內容淺顯易懂,白話到不行,上面有陳的簽名加印章
一個公司的創辦人真的有這麼天真到輕易簽下自己創作物的賣身契?
中間一度似乎要變成電視電影?但一個月後找到金主
"籌備期雖然長達六年,但實際上磨劇本的時間只有頭四年,拖了四年都沒有拍,程偉豪原
本要接受電影公司的提議,用電視電影的形式把它拍掉。「四百萬,少一個零。」但是現
在的監製很喜歡這個劇本,並表示要幫他找四千萬的預算,後來一個月後真的找到了,而
且投資方也很喜歡這個故事。
「後來我們不管是找主創還是其他演員,都很喜歡這個故事,我才知道這個故事已經成熟
了,真的可以拍了,我才在帶有一定自信的情況下拍了這部電影。」程偉豪笑著說:「那
四年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在訓練我編劇的能力。」"
2016年三月開鏡
2016五月底投輔導金得補助1500萬
2016年下旬陳玉珊發現獲得輔導金補助,主動問導演費用問題,導
演說「2015年投遞有中才給,2016年沒有噢」(陳)
輔導金並非一次給付,是陸續給付,他並沒有不給陳玉珊,反而問她帳號,她不要。(程)
但2017年2月下旬,文化部通知我,2015年《目擊者》根本沒有送件。
"二月底我去找獲得本片輔導金的唐在揚老闆,並如實告知15萬沒付款的事情,
要求賠償,他問我賠償應為多少,我說150萬,他說編劇合理價格是60-70萬,
而後我們決定開80萬。唐老闆說,他會在3月3日以前把合約、費用都處理好。"(陳)
"製片唐在揚則表示,陳玉珊前陣子到我電影公司來,說《目擊者》用了她的劇本,開口要
150萬元,電影開拍時她其實也知道,曾經說想探班,她明明都知道,為何選在電影上映
這時刻才來吵。"(程)
查了一下相關新聞,大致查得到的時間表跟出入大約如此
感覺在導演方面認為陳玉珊只有剛開始的故事發想,因此對於陳的要求感到不合理
並認為這故事已跟原始有極大差異,加上陳玉珊也簽署協議書,不該再多做要求
他也在電影的片頭裡大大的打上陳玉珊的名字
但陳玉珊感受到的付出卻比導演認知的多才有今日的風波
究竟是蓄意欺騙還是認知不同,可能就要看後續如何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