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qpqpqpq (PQPQPQPQ)》之銘言:
: 安安
: pq打屁股
: 雖然陳炯明是大陸人與台灣沒啥關係
: 他被史書寫為叛變時
: 本魯的阿祖還在日治時期
: 但之前有稍微念了一下歷史課本
: 只知道這人叛變背骨砲擊孫大砲
: 但對於他的理念卻支字不提?
廢話,要是國立編譯館講出了陳炯明的理念,那就GG惹
因為我看當時的正常陪審團都不會支持 國父的理念。
: 也讓後人無法理解他的動機
: 並站在他的角度看事情
: 請問他為什麼要叛變?
: 為什麼要砲擊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國父孫大砲?
歷史一般是勝利者寫的,但是我們如果活在當下,不會知道誰是未來的勝利者。
如果陳炯明知道未來孫文會變成國父、蔣中正會變成偉大的北伐領袖蔣總裁,
或許他的判斷會不太一樣。
但是如果活在當時,他的判斷很簡單:
恁北想要聯省自治,不要為了大一統的理想而窮兵黷武、家破人亡
結果你孫文每天靠夭要反攻北京。
偏偏就過往的歷史來看,各地自行自治的時代都是很文治武功輝煌的年代
遠一點有春秋戰國、三國時代,近一點的有八國聯軍東南互保、
閻錫山治山西、孫傳芳治東南,張作霖治東北,內政其實都做得不錯。
(註:軍閥不是只會帶兵亂幹而已,很多軍閥的內政做得遠比國民政府好)
過往的歷史還告訴陳炯明,除了極少數什麼淝水之戰的特別例子之外,
南北對抗一般都是南方GG。
如果你是陳炯明,看到說話不算話的孫文一直亂靠北。
(孫文靠北過北洋政府徐世昌違法亂政,說徐世昌下台他就會下台)
徐世昌已經下台了,孫文還賴著不走、還吵著要廣東人全部槍在手跟我走
陳炯明跟孫文,當時實務上只是「合夥」甚至是「收容」的關係。
講「叛變」二字也太結果論了點,在當下只不過是「拆夥」而已。
「本來跟你合作覺得你這人不錯、名氣可以利用一下,結果一合作發現你是個瘋子,
我不想配合你玉石俱焚,只好請你走路了。」
對了,陳炯明並沒有炮擊總統府,也沒有真的殺了孫文什麼手下,他真的就是想把
孫文趕離廣東而已,開炮威嚇之前,竟然還下了最後通牒叫孫文離開。
如果真的想「叛變」,他會學明智光秀那樣。
提前通知三小?直接發兵把總統府圍了,用真炮轟到倒為止,最好還會讓孫文逃走。
相對來說,孫文逃到永豐艦上之後的抵抗行動,才真的殺了廣州不少人。
因為他是真的動用艦炮攻擊廣州城。
至於 蔣公過來幫忙,進而搞到反客為主、把廣東全拿下來弄成黨軍基地,
那就是後來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