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nrxadsl》之銘言:
: 原文43
: 我回應的是這篇文章: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92502025.A.D8B.html
: 首先,tigertanktwo所引用「政大的一篇日治時期米穀統制論文」,
: 是2012年國立政治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碩士班由傅琪貽教授指導
: 張志明所寫的《日治時期農業統制下的臺灣米穀政策研究(1933-1945)》。
: 政大圖書館:https://goo.gl/lpAhBS
: 博碩士論文網:https://goo.gl/Bc1fba
: 本文以下附上頁碼,若有疑義,大家可以一一比對。
: (日治時期農業統制下的臺灣米穀政策研究(1933-1945)。以下簡稱張文。)
: 首先,Tigertanktwo所說:
: 「這是政大的一篇日治時期米穀統制論文,可以見到是台灣這邊一頭熱,米商、農民、
總
: 督府大家一起搶破頭要把米出口日本 (這可見當年台灣人的生產力和生活)。」
: 我不知道Tigertanktwo所寫的,所謂的「米商、農民、總督府大家」,何以解讀成
: 「總督府的立場與台灣農民一致」?
: 我認為張文中的系統,是單純指參與此一歷史進程多方角色,而主要角色各存在
: 主動性,試圖相互合作、抑止、鼓勵、影響等行動,但未必立場一致。
: 就以總督府的角色來說,就不存在著與台灣農民有所討論、妥協的空間。
: 簡單說,台灣總督府以政策施令來統制台灣農民,台灣農民只能單向接受。
: 那麼何以還會台米大量出口日本之事?基本上,這只是政策失靈的問題,
: 無關台灣總督府與台灣農民利益一致。
: 當然,稻米要能出口得要有足夠產量,這是與水利建設與化肥使用有關,
: 但後面我們也一樣會看到,因為限制水利設施與減少化肥使用,造成台灣稻米出產減少
。
: 參考張文:http://imgur.com/Ah8xuMY
: 接著,Tigertanktwo說:
: 「日本政府本來也要出檯限制台米進口,政策名字忘了,成功出檯的話台米市場就沒了
,
: 後來在多方包括台灣總督府的龐大反彈下作罷,台米繼續魚肉日本米。」
: 我不知道Tigertanktwo所謂的政策沒能成功,還特別將「台灣總督府的龐大反彈」
: 寫出來,是引用張文何處,或又另外的論文?
: 基本上,台灣總督府的影響力,也不及於日本內地。就以這次回應中摘要可見的
: 米穀法、米穀統制法等來說,這些都無關台灣總督府權責。這些法令是日本內閣政府與
: 帝國議會所制定,其位階遠高於台灣總督府僅能在本島所行之範圍。
: 正因為這樣的事情是牽涉了日本內地,所以參與其中的米商、期貨投機者也是此一
: 系統的主要參與者,雖說這個內地市場被稱為一個「系統」運作,但就像我說的其中
: 參與者利益全然的不一致,而實際上日本政府與商人發生過對抗、妥協等方向。
: 參考張文:http://imgur.com/mMqlbWi
: 參考張文:http://imgur.com/lAauJ4e
: 而且,先前階段的政策失靈,也未必不是一個修正的方向,日本內閣決定再推出
: 新的法令,重新統制台灣稻米,經過一次一次的修正,台灣農民與稻米出口的主動性
: 空間次次減少,最後還是終將受到帝國全面的控制:
: 參考張文:http://imgur.com/Vp1Wawa
: 那麼台米傾銷日本內地的事態是什麼時候消失呢?或者說,什麼情況下消失了?
: 簡單來說,以上的討論都是1930年在中日戰爭之前的事態,這樣的事態得以解決,
: 則是因為1937年中日戰爭的爆發:
: 參考張文:http://imgur.com/3Wu9w6d
: 那麼,台灣總督府的角色是什麼?台灣總督府的角色就是供日本內閣諮詢,
: 以及帝國議會立法之後,在台灣的執行者。在張文中告訴我們,
: 台灣總督府在提供諮詢時,並不以台灣農民為首要,而是以停止水利供應為其手段,
: 強迫台灣農民改種帝國所需之資源作物,並且絕對干預米價,制定最低收購價格,
: 由台灣總督府成立以半官半民的機構責成處置台灣稻米的後續市場銷售:
: 參考張文:http://imgur.com/ddre65L
: 就如上述所說,中日戰爭前後的日本內閣的米穀政策有了政策方向上的改變,
: 從控制、減產轉而要求增產:
: 參考張文:http://imgur.com/STKl3jl
: 不過這樣的政策方向,仍然是以大日本帝國內地本位為出發,因此不意外的出現了
: 一個設想上的提防,這個想法認為這樣的全面增產,總會反噬日本內地的市場,
: 因為戰爭早晚會打完,到時候那些過剩的稻米又會危害到日本內地的稻米。
: 因而,全面增產稻米的方向在日本內閣官僚的自信與遏止台灣稻米出口的想法暫時停止
。
: 參考張文:http://imgur.com/O0Uyp0o
: 由此,我們可以觀察到,這些理性思考的背後,台灣農民與稻米出產都是其次的要
件
: ,台灣的稻米只是用來協力的角色,為日本母國內地而存在。
: 不料,戰爭並不如預期的順利,於是在全面增產糧食稻米的方針之下,正式全面鬆
綁
: 過去對於水利灌溉的限制,全面供水以期台灣農民全力生產稻米。
: 參考張文:http://imgur.com/x6eW2Wn
: 不僅如此,1940年代起,所有稻米產出都是國家所有,也包括了台灣農民必須交出
: 稻米不得私藏。
: 參考張文第77頁:http://imgur.com/PDYKDE2
: 但是,此時的台灣農民則因低價收購稻米而無利可圖,,再加上戰時物價的飆漲,
更
: 讓生產意願大為降低。
: 參考張文第80頁:http://imgur.com/x2zht3F
: 參考張文第82頁:http://imgur.com/Krlp7kL
: 總的來說,張文最後告訴我們,台灣作為大日本帝國的台灣,透過台灣總督府統制
: 台灣島內的稻米產出只有越來越嚴苛,一一出爐的法令更讓台灣農民沒有選擇。
: 參考張文第96頁:http://imgur.com/JuSRG4e
: 我們回顧上述而言,台灣基本上以1937年前後來分期的話,台灣稻米的出口至內地
: 的事態演變,是從政策失靈的逐漸修正,再到戰時體制的全然配合。
: 換言之,假使沒有政策失靈的可能性,則台灣稻米生產與否,則始終都也只是配合
: 大日本帝國而存在。
: 對於Tigertanktwo一文所犯的錯誤在於駁斥黃所謂的「日本人搶走台灣農民的米」
: 時,歷史情境時序混亂;就以Tigertanktwo所說的:
: 「大概是1939年朝鮮旱災,產量大減後,台米輸出在大日本帝國的重要性和倚賴姓
: 才提升。」「以上都和「日本人搶走台灣農民的米」是相反的」
: 張文已經告訴我們,此時更大的情境是中日戰爭的逐漸吃緊,而旱災的問題其實
: 只是一個歷史偶然,旱災的發生發生加重了當時大日本帝國的糧食問題。
: 況且用這樣的情境並不能駁斥黃所說的「日本人搶走台灣農民的米」,因為黃的論
述
: 裡面本來就沒有特定的敘述時間,但是Tigertanktwo引用的張文卻是清楚明白的告訴我
們
: ,中日戰爭之前與之後,大日本帝國米穀政策並不相同,情境亦不相同。
: 若黃補充說明他說的搶走是指1940年前後的米穀政策,那他也並沒有錯,
: 只是黃還沒有這麼說而已。
: 我認為Tigertanktwo並未清楚明白張文的脈絡,若Tigertanktwo倘真清楚張文,
: 那應該要知道黃說的「日本人搶走台灣農民的米」,確實存在於1937年之後的台灣,而
且
: Tigertanktwo應該1937年前後兩個時期的並陳,讓大家知道。
: 或又Tigertanktwo不願意做黃的註腳,那麼至少該講述1937年之前的台米傾銷
: 日本內地,是日本內閣的米穀政策失靈,而不是用「多方包括台灣總督府的龐大反彈下
: 作罷」這般含糊的字眼,況且我一再指出始終沒有能夠找到台灣總督府在此一事態演變
中
: 的「反彈」角色,導致日本內閣作罷。
: 不知關於此一論述從何而來,再次就教Tigertanktwo。
: 此次回應,我無意為黃叫陣,但對於「台灣作為殖民地的本質問題」無法視而不見
。
: 我們可以分析戰前的日本帝國的米穀政策有效無效,
: 我們可以分析台灣總督府的大規模興建水利建設,
: 乃至於統制到底的限制手段是否有高效率,
: 但是這些都無關是否應該感謝。
: 請先記得,歷史事實就是歷史事實,它就是一個過去人、事、物互動之後的發生,
: 只對於當時行動者有其目的與意義。
: 以近日嘉南大圳的討論而言,我認為台灣的土地開發及水稻改良種植,
: 就只是日本殖民當局的一個有效手段,其目的是為了大日本帝國的協力而生,
: 從來都不是以台灣人作為主體考量而出發。
: 猶如台灣民報不得不這麼說的:「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是大日本帝國的台灣。」
: 不管殖民當局是如何的有效率執行政策,其主體性還是在日本內地。
: 台灣人只是其主體性之外被動存在而已。自然不管是台灣人因此有所受益也好,
: 加重剝屑也好,這些都不是日本殖民當局所關心的,既是如此,又何來感謝與否的問題
。
: 我們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有兩個國家的核子醫學是遠超越當時其他國家,
: 一是製造史上第一顆原子彈,首先發動核攻擊的美國,
: 二是被美國原爆的日本,因為產生了世界上最多核污染的臨床案例可供醫學研究。
: 但我相信日本人不會因此感謝美國人幫助日本在戰後核子醫學發展上一臂之力。
: 最後,Tigertanktwo說:
: 「這米糖出口經濟,是日本人幫台灣人建立的。這就是中華民國發展經濟的功力,
: 他們還跟我們說日治時代台灣很爛。」
: 「顯然ROC延續了日治時代的「米糖出口經濟」,無論是ROC竊台時期或日治時期,台米
沒
: 人買的話,台灣才真的會完蛋這群人就是不懂感恩,靠日本人建立的米糖出口經濟賺外
匯
: ,然後又說日本人做一樣的事情是在剝削台灣。」
: 對於這件事,其中的角色包括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官僚、民間團體與美國專家合作,
: 這個系統利用美國援助的小麥在台自製麵粉,並推廣以麵代替米,
: 之後將米轉為輸出爭取外匯。
: 我認為此事也無所謂感謝與否的問題。
: 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官僚,如尹仲容等人為了配合蔣介石反攻大陸的目的,
: 所以必須穩定台灣經濟發展;苗育秀等人也是從中取得麵粉原物料工廠設置的優先權,
: 找到市場賺錢的先機;美國專家則是為了美國在亞洲的最大利益而活動,如此而已。
: 感謝某一歷史事件,本身就是一個充滿主觀且刻意行動的舉止,
: 往往其背後都隱藏了更大的意圖所在。
因為你自己戰到後來都不知道戰什麼,
你廢話這麼多,我不用,
我只問你幾個問題就好:
最初是誰把八田跟日本政府扯在一起?
是誰說八田是日本政府的鷹犬?
是誰說八田配合日本政府政策剝削台灣人?
是誰最初意圖抹黑八田的個人名譽和歷史風向?
這個抹黑不就是像黃智賢這類的統派份子在講?
你屁了一大堆,
仍根本沒有拿出八田配合日本政府剝削的證據,
你自己拿1937年做分段點就很奇怪,
嘉南大圳建造時間是1920-1930,
請問這落差七年間是三小?
如果八田蓋嘉南大圳一開始就是要剝削台灣人,
那1930年當年就可以開始剝削強迫,
需要等到1937年嗎?
就算從文獻起點1933起算也差了三年,
所以從最初那些抹黑八田的謠言根本不存在,
你要拿總督府和日本政府出來鞭我沒意見,
他媽那干八田屁事?
最後,這話題廢話那麼多天,
我至今還是沒看到妳們拿出八田「工程師」剝削別人的證據,
你們的資料不是總督府就是日本政府,
不然扯到戰爭去,
難怪統派一直要把八田這二者亂扯在一起,
先扯在一起,接下來打當時日本執政者就可以抹黑一個工程師,
更甚者黃智賢之流還拿1929年的書打嘉南大圳,貽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