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長達1.55公尺 罕見「巨型鑿船蟲」菲律賓現蹤
自由時報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041531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
來自美國、法國和菲律賓的科學家團隊,最近在菲律賓的民答那峨島(Mindanao)
一處海灣內,發現了5條活的巨型鑿船蟲(Kuphus Polythalamia),
這種罕見生物可長達1.55公尺、直徑可達6公分。
《BBC》報導,巨型鑿船蟲一直生活在一個硬殼內,頭部朝下伸進泥土,
在泥土中尋找食物。雖然已知這種生物的存在多年,但在此之前,
都沒有活體可供研究;雖然牠有個類似寄生蟲的名字,
但巨型鑿船蟲和蛤、蚌同一類,為雙殼軟體動物。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研究,這種「罕見而神秘的生物」,
是人類目前已知存活時間最長的雙殼軟體動物。
影片畫面可見,科學家小心翼翼地將硬殼切開,把巨型鑿船蟲給搖出來,
可見一條粗長的黑色生物從管內滑出。
報導稱,這種生物屬於鑿船蟲家族,其成員一般而言要小得多,
牠們通常會鑽進腐木中蠶蝕木頭。而這條巨大的鑿船蟲獨特之處不僅僅在於體積,
而是牠們會透過一種細菌,來吃泥土和海底沉澱物進食,
所以牠的消化系統比其他鑿船蟲小得多。
另外,牠還會分泌某種物質,自己生成由碳酸鈣組成的管狀硬殼,
還會生出個硬蓋遮蓋頭部,研究人員稱,
當這種巨型鑿船蟲需要成長和鑽入泥土更深處時,便會分解吸收這個硬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