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預設立場的文章就是帶風向
但還有人羅列5場戰役 讓我忍不住要導正視聽
首先總是打輸總是打贏根本假議題
中日雙方的利益衝突跟戰爭必要一直都是很小的 比之歐洲諸國 東亞地緣政治在過去相對
穩固
從唐 白村江戰役 到明 萬曆朝鮮之役
中日雙方皆是糾結於朝鮮半島上
就戰爭結果而言 互有輸贏
就戰略意圖上日本損失更大
但這並不是當時中朝所會考量的
縱觀歷史 日本屢屢想要染指東亞大陸
朝鮮半島就是首要跳板
對日本而言西進是分擔國內壓力 拓展資源國家命脈的必須
而對中國而言自居文化宗主國 文明優越感 對朝鮮是宗主國的面子問題 不干係整個國家
安全
所以在近現代以前中日在朝鮮打的是目的不對稱的間接衝突
日本有更強的迫切需要性 中國則否
中國身居東亞大陸 資源頗豐 文明起源較早 在過去很常一段時間 保持領先也帶有強烈自
我中心跟文化優越感 對於版圖安全需要是主要考量 沒有擴張的必要 而且中國不施行殖
民帝國主義 獨特的宗主國穩固東亞政治也沒必要進行侵略
日本的資源匱乏 山多平地少 每每覬覦東亞大陸 基本上歷史而言日本只要能有機會就會
侵略朝鮮 作為擴張國家的跳板
所以你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韓國那麼討厭日本 有機會就來侵略沒機會就躲在日本島
直到甲午戰爭 戰爭的背後原因也是如此
甲午戰爭清朝戰敗 自始朝鮮國獨立於清朝日本始得插手東亞大陸
從農業到工業日本取得先機在甲午戰爭嘗到第一次戰略意義上的勝利
乃至於後來中日戰爭 初期佔盡優勢 讓中國的腐敗付出慘痛代價 但最後也證明東亞大陸
這塊大餅實在吃不下
所以原PO不是想帶風向 那就是以管窺天
根本不明白整個戰爭跟歷史所代表的含義
拿部分面向的結果 闡述整個歷史完全偏頗
真要這麼說的話
在過去千年歷史 如果隨機抽一年來對打中國勝日本的機會還比較高
但中國比較強時戰爭不會發生 根本沒有意義
這種區域平衡才是東亞政治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