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陸學者朱松嶺:完成九二共識答卷的正確方法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兩岸研究所所長朱松嶺28日在中時電子報撰文《完成九二共識答卷的正確方法》指出,?近期以來,台灣方面一再表示,希望盡快恢復兩岸雙方的對話與互動。有輿論認為,這是台灣方面向大陸釋放善意,並就此向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提問。正如馬曉光局長所言,自去年520以來,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不認同其核心意涵,破壞了兩岸共同政治基礎,導致了兩岸聯繫溝通機制的停擺。有人甚至一再強調蔡英文去年520講話中在兩岸關係上的新論述,充滿對大陸的善意和期待,但實際上這種「新論述」並非完成九二共識答卷的正確方法,不能ꠊ洠漵勻鰜Y繼續行駛在和平發展的光明大道上。
首先,政治陳述是迴避九二共識問題的答卷方式,很難說向大陸表達了善意。蔡英文在520講話中表示,要「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問題在於,她不這麼講,在未來的施政中就不需要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了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為,台灣是個民主與法制並存的社會,無論政黨或者個人持怎樣的觀點,必須符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無論持何種觀點的政黨或個人上台執政,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之下活動。
文中指出,無論是主張「一邊一國」的陳水扁,還是主張「一國兩區」的馬英九,抑或是主張「台灣共識」、「和而不同」的蔡英文,不管是國民黨還是擁有台獨黨綱的民進黨,獲得執政權力之後都必須「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因為,不依法行政,就意味著對選民的背叛,就意味著離下台不遠了。
蔡英文這種「處理兩岸事務」的論述,並非兩岸關係的新論述,充其量不過是對她的團隊依法行政的政治陳述。說它是陳述,因為它只是表達了客觀的事實,並沒有表達自身的立場。無論表達不表達,都不影響處理兩岸事務的方式。這樣的陳述,李代桃僵,恐怕很難瞞天過海。
文中又指出,其次,不換位思考,尋求思維方式的交集,恐怕很難找到完成九二共識答卷的正確方式。民進黨的很多朋友表示,民共之間沒有歷史宿怨,卻有歷史共同的敵人,因此,民共之間的共識好建立,民共挽手共建海峽兩岸的光輝明天比國共更有優勢,也更容易實現。現實中卻並非如此。
原因不僅在於國民黨和共產黨存在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而民共之間卻沒有這樣的共同政治基礎,而且在於,國民黨和共產黨都是中國人式的思維,即演繹式,而民進黨的思維方式卻更傾向於西方的歸納式。思維方式上的沒有交集,無法將心比心,以心換心,恐怕也是民進黨的兩岸政策經常觸礁的原因。
比如,對於國共來講,確立了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其他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即便不能迎刃而解,也有太極推手式的演進和解決方式。
文中強調,對於民進黨來講,則要求先從現象出發,最後再看是否能通過公投來實現對一個中國的確認。民進黨的朋友也許會說,他們也不排斥統一,統一可以是選項,最終都要看人民選票的決定,但實際上,這種歸納式的思維與國共演繹式的思維南轅北轍,難有交集,也就難免零和博弈的結果了。民進黨的朋友們若真的有誠意尋求兩岸共同政治基礎的答案,不妨考慮一下民共是否能夠尋求到思維方式的交集,並在此基礎上實現突破。
文中說,因此,大陸對民進黨的疑慮就不可能不存在,對民進黨的政治承諾就不可能不重視。因為,政黨領袖和當選台灣領導人的政治領袖的政治承諾就是對其統帥的政治力量的約束,也是政黨信用、政府信用的展現。如果蔡英文在去年的520講話中講出「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定位兩岸關係而非「處理兩岸事務」,那這樣的論述就堪稱真正的新論述,就是一種政治決斷,就是一種政治承諾,就對其政黨和統帥的政治勢力產生約束,對大陸釋放善意和信任,就自然使得兩岸關係破冰,並乘風破浪地前進。
韶華易逝,轉眼蔡英文執政將滿一年。一年來,由於沒有共同政治基礎,兩岸關係從和平發展進入到冷對抗階段,台灣不能從大陸的發展中分享發展機遇,分享和平發展紅利。這實在是兩岸關係不樂見的結果。為了兩岸民生福祉,為了智慧地解決兩岸關係中的疑難癥結,不妨認真思考,到底哪些方式才能真正使兩岸關係走上正確軌道,並能促進兩岸民眾的融合發展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選對路才會有出路,這話確實有一定道理。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11&docid=104141498